活动背景: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持生物多样性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有效进行的首要前提。鸟类作为湿地生境质量及变化的指标性物种,对其进行监管与保护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发展。但鸟类物种保护受很多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鸟类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对湿地生态的破坏情况,鸟类对湿地环境的利用率等等,所以迫切需要对鸟类及其生境进行更完善的监管和保护。
活动纪实:
于2023年暑期,由风韵羽翼湿地保育团队组织开展的“鸟翔湿地之梦,生态守护天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顺利开展,以下是实践团队在盐城记录下的活动纪实:
一、品盐城底蕴
地测学院风韵羽翼湿地保护团队成员各自从家出发,前往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在博物馆中,队员们参观了四大展厅:天下盐城——盐城历史文化展,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水之秀——盐城非遗民俗展,盐之翼——当代盐城建设展,了解了盐城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建设发展。其中,队员们围绕社会实践主题,重点了解了盐城的生态文明和生态系统,领略盐城湿地的独特魅力。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们一起前往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是在原先盐城火车站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结合湿地文化,外观以丹顶鹤展翅为灵感。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队员们有了一次非常有趣而难忘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搭建了许多个不同的湿地模型,展现盐城湿地的生物、水文、土壤特征;以动画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出鸟类迁飞路线;用上千个标本展现出湿地中鸟类的外貌特征;以多媒体互动,让队员们对鸟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外,队员们还通过讲解和图文,了解了湿地保护和鸟类的习性的相关知识。
二、赏湿地风景
实践团队来到东台市条子泥景区进行调研,条子泥黄海生态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世界8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因此成为队员们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研究区域。
队员们在观鸟台上看到了东方白鹳、黑嘴鸥、反嘴鹬等等,成员们通过相机、手机进行了记录。队员们还绕着沿海滩涂走了半圈,记录了海岸湿地和物种的特征,观察了720高潮地的生态植被情况。按原计划将下滩涂进行考察,进入海岸边亲自领略淤泥质海岸的独特魅力,可惜由于台风天气的影响,出于安全考虑海岸滩涂不开放,队员们最后只能返回,但是一睹了众多珍稀鸟类和广袤的海岸以及海岸上的蟹、贝以及觅食的鸟类。最后,队员们与海岸合影留念。
三、寻特色文创
实践团队成员前往盐城东台市区寻找特色文创产品,以了解当地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东台西溪天仙缘草市街找到一个以陶瓷主题的文创工作室引起了队员们的关注。
在工作室中,工作室内摆放着一系列精美的陶瓷刻画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以盐城湿地的鸟类为灵感,充满着自然与生态的美感。陶瓷艺术家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他经常前往盐城湿地观察各类鸟类,尤其是候鸟在湿地间的自由飞翔,为他带来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他将这些鸟类的形态、羽毛、习性等特点融入到陶瓷作品中,用独特的手法展现出它们在湿地生态中的美丽和生动。
四、研潮汐涨落
盐城市东台区条子泥地区作为毗邻黄海的地区,具有明显的潮汐特点。潮汐现象对当地的海岸线和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故团队成员运用专业知识对潮位线进行了提取,使用ENVI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学习使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瞬时潮位线(水边线)提取,过程中使用e-Cognition软件,运用多尺度分割、光谱差异性分割、B 分量阈值选取等方法,对2019—2023年5月特定时刻的水边线进行提取。
活动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盐城湿地的独特魅力和珍贵生态。在盐城博物馆和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的参观中,队员们了解了盐城的历史文化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对鸟类和湿地的认知也更加深入。赏湿地风景的过程中,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众多珍稀鸟类,感受到了湿地生态的壮丽与宁静。尽管台风天气影响了部分行程,但队员们还是充分领略了盐城湿地的自然美景。寻找特色文创时,队员们被陶瓷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所感动,他们将湿地鸟类的美丽展现在陶瓷作品中,传承和宣扬了当地文化。在研究潮汐涨落时,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潮汐现象对海岸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