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兰州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探寻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洮绣非遗文化传承

时间:2023-08-28 关注:
走进洮绣,了解洮绣艺术美观
      社会实践团队第一小分队走进位于临潭县的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了解洮绣艺术与目前洮绣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
      “洮绣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可考的历史已有600多年,近乎与临潭县的历史相当,是当初沐英将军带领的江淮地区百姓带来的手艺。其经历了原始的孕育,而后不断的发展、变化,吸收汉族、回族以及藏族的文化属性。最终成为了一门成熟的民间手工艺术,因此,可以说洮绣是一项既充满了历史的积淀,又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的艺术瑰宝。”这是7月17日下午,兰州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绣开展调研活动时,临潭县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绣娘丁玉梅、马亥拜告诉实践团成员的。
      在调研的过程中,绣娘们向团队成员展示了洮绣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期间,通过绣娘们亲自操作,同学们对临潭洮绣的见识更加深刻了。在临潭县洮绣展馆中,绣娘们向实践团热情介绍说:“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不论是藏、汉妇女,都把它当做是像做饭一样,都要用心做。”如今,通过本地政府的支持,当地的洮绣产业已经逐渐将手工业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引进了先进的全自动机器,也创办了专项扶贫车间,实现让周边的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鼓励洮绣不断创新,制作出具有洮洲地方特色的旅游刺绣品,为脱贫攻坚增添了自己的力量。
      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临潭的洮绣以一种更全、更新的方式,不断向外界展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最后在一声照相声中,实践团队结束了今日第一站的行程。
临潭洮砚,传承洮砚艺术精髓
      社会实践团队第二小分队走进了位于临潭县的翠峰洮砚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洮砚艺术和非遗传承人陈作文先生的创作历程。
      陈作文,这位洮砚雕刻界的翘楚,出生于洮砚雕刻世家,从小沉浸在砚台之艺的浓厚氛围中。凭借对洮砚的深沉热爱和天赋才情,他从事洮砚雕刻近30年,屡创佳作。他的作品以因材构图,因材施艺,深得广大收藏者的喜爱。
      在调研过程中,陈作文向学生们展示了洮砚的制作过程,其间他娓娓道来,讲述了从卓尼县迁移到临潭县的开店历史,以及他如何在临潭,这个文化中心,继续发扬洮砚艺术的故事。他强调,精良的洮砚工艺可从其盖子合在一起时是否无间隙来判断,这种极致的追求无不展现出他对艺术的敬畏和尊重。
      然而,尽管他在洮砚雕刻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也面临着许多困境。过去,他身边围绕着二三十个学徒,如今,却只剩下两三个,他深感洮砚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虽然困难重重,陈作文并未放弃。他以自己的精神为洮砚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希望能在新的时代中延续洮砚艺术的精髓。
      调研最后,传承人陈作文再次向实践团队学生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和实践团队成员一同合影留念。
      陈作文的故事和他的艺术给大学社会实践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面对艺术失传的无奈,但同时也看到了他对洮砚艺术不屈的热爱和坚韧的信念。他们希望,通过向外界传播陈作文的故事和洮砚艺术的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洮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作者:周爱民、周子涵、施泓如、李慕秋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