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支教队 文化之根,传承固本

时间:2023-09-05 关注:
   为了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好少年,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队分别于7月18日下午,在各个支教点开设“文化之根,传承固本”特色课程。通过各种有趣生动的课程讲解,为学生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乐趣、帮助学生们增长见识。
   洪窟警务室支教点开设了剪纸、折纸等趣味的特色课堂。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手工兴趣,从中丰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在丰富学生课程生活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在美术课堂上,支教队老师以“登陆月球计划”为主题,于传统节日相结合。支教队老师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历史、习俗以及意义,进而引出纸兔子、纸孔明灯的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孩子们跟随着老师“折、剪、画”的步骤进行纸兔子的制作。在孩子们动手的过程中,支教队老师巡视、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完成作品。纸兔子完成后,支教队老师引导孩子们在纸兔子上画上眼睛,在身体上画上图案。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也根据自己的爱好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每一个孩子在完成作品后都露出了充满笑容的脸。美术小课堂即是孩子们能力的锻炼,又是孩子们兴趣的培养,更是文化的传承。

   郑厝支教点开设了南音特色课和八段锦特色课。在南音特色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南音基础知识,以及对南音乐器的认识,还学会了南音《直入花园》的演唱,通过展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视频和图片,初步了解南音乐器的构造和音色特点。让学生们明白只有诸多南音乐器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才能够演奏和谐美妙的南音。南音特色课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推动南音文化的传承在郑厝村落到实处 。我们将借助郑厝村的教育资源,推进“复兴少年宫”南音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热爱祖国和家乡之情,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在八段锦特色课中,支教队队员通过标准的“八段锦”动作示范和耐心的指导,也总结出了动作要领的顺口溜,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八段锦的动作要领。支教队的队员也积极参与到“八段锦”的学习,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八段锦”从少儿身心特点出发,既能帮助同学们强健身体 、塑形增智、怡情励志,又使其增长中国哲学知识和健身理念方法、领略中国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坑东支教点的师生们开启“绘脸谱·传统文化润童心”的特色课程。课程伊始,孩子们在老师的生动讲解下知道了脸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式艺术,通过设计造型、勾画线条、搭配颜色来让观众们分辨善、恶、忠、奸。接着同学们两两合作,在纸浆面具上细心勾勒线条,再分区上色。稳定的直线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灵动的曲线使得画面生动有趣。脸谱的颜色五彩斑斓,再配以一些象征人物性格的图案装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手中栩栩如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于文字、图片上的记录,更是历经岁月变迁后生动鲜活的文明传递,饱含时代赋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孩子们在本节课中将所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进行历史的对话、文化的感悟。坑东支教点的小老师们以此为契机,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致力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泉州支教点开展“非遗文化,由“泥”来塑”的特色课程。进一步宣传我们的非遗文化,提高文化传播的频率,通过让学生使用超轻粘土制作出非遗文化的样子,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为了宣传非遗文化以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的传授度。分成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做出一个指定非遗文化的代表物的超轻粘土作品,第二个是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做出心中非遗文化的样子。在运用超轻粘土制作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通过指导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朋友们制作超轻粘土作品,提高非遗文化的传授度,实现从“博物馆文化”到“身边文化”的态度转变,教孩子如何使用超轻粘土制作非遗文化作品,为传播非遗文化出一份力。

   通过本次特色课程,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善于发现与挖掘身边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有助于更好地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青少年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扬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帆!
 
作者:洪思颖 来源: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支教队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