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千年匠心绘纸伞,非遗传承映古今

时间:2024-07-10 关注:
       以传统之韵,护文化之根。2024年7月8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瓯越迹忆”实践队诚邀您踏上前往蔡心谷故居之旅,走进平阳鸣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的世界,与这些古老技艺进行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
       初访蔡心谷故居,有幸与油纸伞传承人王建波老师深度沟通。王建波老师祖籍平阳,祖辈均是油纸伞制作者。访谈过程中,感受到王老师对于油纸伞技艺传承的期望,与对家族使命的坚守。通过他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油纸伞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当地制伞业十分蓬勃。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油纸伞工艺制作繁复。伞骨的原料主要是湖南的竹子,竹子浸泡至水中一个月,为将其糖分稀释,以防竹子断裂。随后烤制以提高其本身的韧性。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再按比例裁好棉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暴晒。最后在伞面上绘制图案,刷上天然防水桐油,完全风干后一把古色古香油纸伞便应运而生。
       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油纸伞是一门匠人的手艺,一段传承的历史,一份亲人的祝福,也是一种对游子的期盼。江南地带油纸伞,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幸福安康;油纸与“有子”音近,寓意多子多福,恩爱百年。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便捷化发展的趋势,塑料伞和折叠伞逐渐普及,油纸伞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追求创新的今天,平阳县鸣山村蔡心谷故居将油纸伞的伞文化与新时代文明简约婚礼相结合,是一种非遗文化的延续。
       油纸伞是非遗文化代表,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展现余韵。实践队成员们惊叹于油纸伞制作的高超技艺,也看到了油纸伞面临的困境。现下,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这独属于中国人浪漫情怀的油纸伞,将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源远流长。“瓯越迹忆”实践队将为油纸伞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武琳乔、谢欣然 来源: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瓯越迹忆”实践队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