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南信院学子三下乡:艺心向党,筑梦桦墅,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时间:2024-07-13 关注:
暑期来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艺心向党,筑梦桦墅”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3日前往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桦墅村,利用专业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艺术服务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专业调研、艺术墙绘、艺术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将11名队员分为三组,分别是问卷调研组、艺术墙绘组和艺术支教组,同时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在桦墅学堂前合影 韩宇 摄
 
乡村调研,筑牢安全防线
实践团调研组同学们在组长申悦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农户家中,访谈当地村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问卷调研工作,通过“乡村美育现状”、“数字素养推广”调查问卷,收集了村民们对美育以及数字化服务的需求。在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村里老人居多,她们的子女大多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外界较少,生活相对封闭,对信息获取方面存在较强的滞后性,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老年人对潜在风险识别能力较弱,更容易上当受骗。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进农户家进行调研 魏思嘉 摄
针对这样的情况,实践团的同学们决定将数字素养技能培训融入此次活动中,走访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同学们在河边遇到在砍柴的冯爷爷,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饶有兴趣地向冯爷爷讨教砍柴的技巧,并纷纷跃跃欲试,有了冯爷爷的帮助和指导,同学们劈了一大捆的柴火,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一旁纳凉的八十多岁的曹奶奶和六十多岁的周奶奶也被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吸引过来,随后同学们向老人们讲解智能手机使用,以及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等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老年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帮助她们增强反诈意识和能力。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为村里老人讲解预防电信诈骗 韩宇 摄
 
提笔上色,绘就和美乡村
早在活动开展前一个月,团队成员就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来到桦墅村开展前期调研,大家在参观桦墅村全貌并了解乡村悠久的历史后,确定了墙绘的主题和内容。实践团墙绘组组长柳智文来自该校影视动画专业,他入校前曾在墙绘公司实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墙绘的地点位于村中慢墅艺术工坊内,墙绘组队员们顶着近37度的高温,汗流浃背地在18平的小院内进行着艺术创作。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同学们深度挖掘桦墅村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支柱产业等素材,经过与当地负责人谢剑伟老师多天的沟通与磨合,创作出桦墅三宝“南梗46水稻”、“桦墅绿茶”、“石膏矿”等具有当地显著特色的主体墙绘。

图为实践团墙绘组和当地小朋友一起墙绘 李相岑 摄
 
墙绘组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不畏酷暑,克服困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着慢墅艺术工坊暑托班小朋友们用画笔绘制出对桦墅美好未来的畅想。数码艺术学院分团委郑燕书记、影视动画专业班主任郭志强老师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班主任李青宇老师亲临现场,探望实践队的同学们。墙绘组蔡骐臣同学在回忆自己三天的墙绘经历时说到:“此次实践活动是我们在校内学习生活所接触不到的,这是一次我们能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为实践团墙绘组完成墙绘合影留念 李相岑 摄
 
爱心支教,筑梦七彩假期
艺术支教组为慢墅艺术工坊暑托班小朋友们打造了集桦墅乡村环境美化、非遗手工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熏陶为一体的美育课堂。课程包括“美丽庭院墙绘”、“非遗竹编画”制作、“非遗漆扇”制作、“诗歌里的四季”活字印刷术体验、“数字赋能 行走南京——读懂红色金陵城”VR技术赋能红色经典和“南京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等,实现了孩子们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在这里,孩子们收获了这个暑期最绚丽多彩的记忆,课堂接近尾声,队员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合影留念。支教组队员桑紫依同学在谈到给孩子们讲述红色经典时,她说:“时代发展的太快,现在的小朋友真的和我们小时候是大不一样了,我在问孩子们知道VR是什么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直接脱口而出,是虚拟现实。”

图为实践团支教组指导小朋友完成竹编画 李相岑 摄
 

图为实践团支教组指导小朋友完成漆扇制作 李相岑 摄

图为实践团支教组给小朋友讲解VR技术赋能红色经典 李相岑 摄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李相岑 摄

图为实践团支教组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李相岑 摄
 
队员们用所学专业贡献乡村振兴,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积极践行着南信学子“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与担当。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坚定了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念,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奉献社会,以青春之我,书写奋斗华章!
作者:李相岑 来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