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传承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抗大四分校、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参观

时间:2024-07-27 关注:

  7月5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王燕晓教授、李婧琳老师带领学生们前往永城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简称:抗大四分校)和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进行实践调研。

  当天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抗大四分校,当地文化站庞浩站长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详细介绍了纪念馆的情况。师生们认真参观了陈列室中的各类展品,深入了解了抗大四分校的历史,以及红色文化赋能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于1940年3月在河南永城李寨村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兼任校长。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以及艰苦的办学条件,抗大四分校始终秉持“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的理念,克服无固定校址、专职教员匮乏等困难,坚持边战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他们“放下枪就上课,拿起枪就打仗”,在永城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抗战的胜利培养了2000多名军政干部,被誉为豫皖苏边区的育才阵地、革命青年的摇篮。

  为适应战斗环境,四分校采取小型、分散、隐蔽的方式,利用一切战斗间隙进行教学,并提出“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要求学员们“一面学习,一面战斗,要经常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付敌人之‘扫荡’”。经过严格的训练,每名干部和学员做到了枪不离身,实现了一个大队夜间紧急集合仅需8分钟,学员战斗力大大提升。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四分校的演武场,这里有一颗千年银杏树,庞站长告诉大家“这是一棵‘革命树’”,当时“抗大四分校学员在树下议事、训练,还用部分树干做成手榴弹柄和枪托”,这棵树见证了四分校艰苦岁月下的抗日历程。

  在如泣如歌的战争岁月里,抗大第四分校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练就过硬的本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中,抗大精神作为“红色引擎”,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进行调研。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543万名民工参与支前工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一场民心所向的正义之战。陈官庄战役是淮海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消灭国民党军最多、胜利最大的一个战役,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作战,为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淮海战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走进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笔直的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着周恩来总理的亲笔题词“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鎏金大字。

  在纪念馆内,逼真地再现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场景,831幅照片、图板、图表,55幅烈士肖像画、背景画及战斗场景等,全方位展示了陈官庄地区歼灭战规模宏大、战场辽阔、战斗激烈的不朽画卷。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实践团成员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馆内背景墙前竖立着一座铸铜雕像,铸铜雕像的主题是“胜利”,一名战士手举钢枪振臂高呼,一位民工手推粮车奋勇向前。车轮滚滚,人潮汹涌,1:9的兵民比,老百姓用他们的淳朴和善良为解放军撑起了大后方,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民心所向。

  实践团成员通过与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以及对场馆参观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调研,了解到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已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批准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且已成为周边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红色文化场馆,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周边乡镇交通、旅游、研学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人民支援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红色密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要继承好这个“红色密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本色初心。

作者:桑玉亮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永城社会实践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