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报告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

时间:2024-07-18 关注:
(通讯员  颜语柔)为推进马鞍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华文脉的传承,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于7月15日前往了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凌家滩南临裕溪河,连接巢湖与长江,北靠太湖山,山水交错,属典型的江淮平原丘陵地貌。凌家滩是一处距今5800至5300年新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它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研究中国5000年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考古泰斗张忠培老先生给予凌家滩文化极高的评价——“中国仅此一家,世界别无分店”。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在凌家滩遗址大门处的合影。(通讯员  张智元 供图)
在上午9时,此三下乡团队在凌家滩门口集合进行合影,标志着此次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团队成员一一进入凌家滩,由xxx充当讲解员来给团队其他人讲解凌家滩历史。首先进入大门,入目的是一尊玉石像,台子前面写着它的名字“玉猪”。讲解员给团队众人讲述了玉猪的来历。玉猪的发掘证明了凌家滩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驯化家畜。
图为进入团队成员听讲解员讲述玉猪的来历。(通讯员  张智元 供图)
讲解员带着众人向右走去,进入了探源馆。一行人刚进入探源馆就被正对着门口的一尊玉人震惊到了,纷纷发出惊叹。讲解员借此讲述了这个玉人所体现出的含义,并且引出了对于凌家滩遗址的详细讲述。玉人是放大的仿制品,实物仅八九厘米。玉人其双耳处有两个耳眼,背后有一个髓孔。在实物上,这耳眼比头发丝还细,而髓孔也仅有0.12毫米,体现了凌家滩治玉技术的精湛。玉人共出土了六件,三件站姿,三件蹲姿,这六件玉人的仿制品分布在探源馆各处,相似的同时各有其微妙不同。这些极精巧的玉人的制作工艺至今仍不能充分还原,但是考古人员在凌家滩找到了加工玉器的工具,一个只有6.3厘米的石钻。石钻钻头呈螺丝纹状,表明了5000多年前的先人就已经知道旋转力与离心力的作用了。石钻的发现打破了目前考古发现了大量史前玉器,但没有完整的玉器加工工具出土的这一局面。因此这个石钻便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凌家滩被誉为世界制造的源头的佐证。
图为实践团队进入探源馆围绕玉人观察的照片。(通讯员  张智元 供图)
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继续往里走,接着介绍了玉龙、玉龟、玉鹰、玉勺等凌家滩出土的文物。而出土的石器除了制作玉器的石钻以外,还有石锛、石戈、石钺等各有作用的石器。讲解员将凌家滩出土文物与其他遗址出土的文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连贯讲解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了辽宁的红山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介绍完出土文物后,再往里走,里面摆放的玻璃柜中陈列着文物的等比例仿制品以及考古人员在考察凌家滩时所用工具。墙上挂着许多图片,更加详细地介绍了相关内容。再里面,墙上挂着各个等级墓葬中具有代表性的发掘图片。拐弯处还有以动态图片来展示王者之墓当时的下葬场景和其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在王者之墓的复原场景右边存在着探方。布置探方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完整揭示古迹原貌。
图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文物的照片。(通讯员  张智元 供图)
讲解员带领着团队成员逐渐往里走,一个个展厅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却相互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讲述着凌家滩的过去。
走出探源馆后,此三下乡团队的实践活动来到了第二阶段。所有成员步行至遗址的墓葬祭祀区。在去的路上,讲解员还给团队成员讲述了园区内的细节。园区内的绿化结合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相关的种类,以及具有凌家滩历史时期特点的植物种类来进行栽植,力求做到让人们身临其境。
遗址的墓葬祭祀区与生活区的通道部分是由内壕沟北端偏西部一处宽约15米的缺口构成的。在这通道处立着三块碑,分别是县保碑,省保碑和国保碑。县保碑为1987年所立,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几近成为一块“无字碑”。省保碑为1998年所立,碑的背面记录了前三次的发掘情况。国保碑为2002年国务院所立,碑上刻着“凌家滩遗址”的字样,是由国学泰斗饶宗颐老先生亲笔所提。
团队成员跟着讲解员进入墓葬祭祀区,亲眼见到了墓中摆放的文物的等比例仿制品,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当时考古人员发现文物时的感受。墓葬祭祀区共分为五大区域,第一块区域是中间的祭坛,第二个区域是西侧的玉石匠人墓,第三个区域是南边的贵族墓,第四个区域是东侧的红烧土块区,第五个区域是北部的平民墓。团队成员紧跟着讲解员的步伐一个个墓看过去,听着讲解,仿佛进入了当时考古人员探查墓地的时候。
图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墓葬区故事的照片。(通讯员  张智元 供图)
讲解员最后带领着团队成员前往了凌家滩祭坛。凌家滩祭坛是凌家滩遗址最高的位置,象征着与天最接近的地方。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符合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表明人们对灵魂、天、太阳神灵的无限崇敬和敬畏。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三下乡团队成员与老师一同参观了凌家滩遗址,同时学到了许多的新知识,体会到了更多的对于中华文化的感受。在这之后团队成员积极组织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扬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努力促进身边人对于中华文脉的看重,为中华文化的蓬勃振兴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颜语柔 来源:皖江工学院
实践报告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