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深入认识并思考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模式,7月10日至17日,教育科学学院“科技兴农,绿色家园”守护队前往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开展为期一周的社区公益研学暨“以竹代塑”调研活动。
活动期间,成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研学单,深入探索当地竹资源。他们走访竹林,调研竹品种和年产量,直观体验竹子作为天然塑料替代品的独特优势。同时,团队成员结合地域特色,激发创新思维,将环保理念融入研学实践,设计出多款竹基产品。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更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深入乡村研学的同时,团队成员心系留守儿童,特别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关怀行动。针对3至14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不仅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业辅导,还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员们通过讲述故事、制作手工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让乡村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课业辅导中,团队成员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员们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特点与需求,采用分段施教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既能贴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其潜能。个性化辅导的引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与协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创新性地实施导生制,高年级学生化身为小老师,在帮助低年级同学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还锻炼了领导力和责任感。
仙峰苗族乡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苗族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研究苗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志愿者们对苗族服饰、芦笙舞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共同研究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图案寓意以及穿着习俗,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服饰文化。在芦笙舞的共学与合作环节,学生们携带自己的乐器芦笙,教授志愿者们跳芦笙舞。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学生一起舞动身姿、吹奏乐器,深刻体验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团队成员紧密跟随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聚焦生态文明产业改革,以“以竹代塑”为创新引擎,不仅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更在民族地区儿童心中播撒下生态环保的种子。团队成员深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科技兴农,绿色家园”守护队致力于通过这一实践,让儿童们从小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成为未来绿色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成员们热切呼吁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能够深入基层,将所学所长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经济的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 图/文:杨芯源 钟睿昳 余静雯 王雨遥 何七斤 李志伟 王小丫 付梦婷 邓玉茹 刘洋洋 李星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