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三下乡进行时:体验民族交融,担当文化使命

时间:2023-07-14 关注: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建设文化强国,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凝红色精神之魂,聚民族团结之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1日在香格里拉市白地村围绕民族文化进行了学习教育活动。
       实践队在三坝乡白水台小学大礼堂开展了书法教学、经典诵读、主题宣讲活动。在书法教学环节中,实践队员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教学生们如何起笔落笔,以及常见笔画的书写,耐心地指导学生们正确的姿势和笔法,随后邀请对书法感兴趣的学生们上台尝试。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上台尝试,展现出了他们的敢于尝试的勇气和自信风采。在活动结束后,该学校的副校长与实践队员们进行了短暂交流。他表示,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的不足,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书法,阅读等课程,而这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次书法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教学过程,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实践队员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当地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

图为学生上台展示书法练习成果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与小同学们进行深一步交流。在与他们的谈话中,队员们了解到白水台小学是附近各村中唯一一所小学,因为大多数学生来上学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所小学为寄宿学校,学生们十天回一次家,初中要到距此45公里的地方上学,一学期回一次家。“我一定要出去看看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一位四年级的男同学对一位队员说,他那坚毅的眼神正如他心中坚不可摧的信念。有限的条件浇灭不了少年心中的火苗,提问环节中举起的一双双手、诵读环节中的振聋发聩的声音、打扫卫生时的一个个认真的背影……相信一簇簇火苗终将燃烧成熊熊烈火。
图为实践队队长在与学生们亲切交流
       实践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和树昆的带领下学习了当地东巴造纸工艺。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当地的原始森林,这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同时也提供了东巴造纸工艺所需的珍贵原材料。队员们跟随着和树昆老师一同采集野生的荛花,这种纤维丰富的植物是制作纸张的重要材料。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剪去多余的枝条,留下其中的纤维,这是制作高质量纸张的关键步骤。随后,队员们接着观摩了当地人们对原材料进行的清洗、研磨、拆浆、抄纸等工艺步骤。东巴造纸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技法独特。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多代传承和改进,使得东巴造纸成为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传统工艺,对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观摩中,队员们看到了老师们娴熟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他们用石磨将原材料研磨成细腻的纤维,然后经过拆浆的过程分离纤维,最后通过抄纸的工序将纤维均匀地铺在纸张模具上,形成了精美的纸张。整个过程既繁琐又需要耐心,但正是这份坚持和用心,使得每一张东巴纸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实践队队员在剪枝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员们纷纷发表感想:“大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美景,但对当地人来讲无疑是走出去的一道道屏障”“没有想到造一张东巴纸需要耗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会用各自的行动和经验,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奋斗都会使得梦想更加清晰;会用文字、口述的方式,将东巴纸、东巴文字等纳西族民族文化讲给更多人听,让东巴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继续闪耀独特的光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会更有意识地去关注、帮助山区教育、东巴文化,为教育均衡发展和文化创新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人,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在古老的文化底蕴中开出明媚的花。
图为实践团队于三坝乡白水台小学合影






 
作者:陈玉童 王彬心 张汶鸿 来源: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