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盐碱地生态化的利用情况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影响,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7月16日上午,“碱”行致远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垦利区五庄村进行实地调研,由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张伟越引导讲解。
(实践团成员在五庄村合影通讯员 王统巾 摄)
首先,张伟越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五庄村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五庄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办事处,旨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实现重大进展。村庄共有3000亩粮田,亩产平均在800斤以上。1800多亩大豆已经进入成熟期,在进行盐碱综合治理之前,这里还是平均含盐量16‰的重度盐渍化耕地。通过相关介绍,实践团成员们对五庄村有了大致了解,并提出一些关于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以及当地治理效果等问题,张伟越进行悉心解答。
(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张伟越向实践团成员讲解通讯员 王统巾 摄)
张伟越表示,盐碱地变良田有“三大法宝”。第一大法宝是“改土”,第二大法宝是“育种”,第三大法宝是建立设施农业。其中,五庄村改良盐碱地就是采取了“改土”这一方法,即通过高新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该村庄将盐碱地流转至山东乾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运用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体系,用塑料膜垂直铺塑,封闭区域,防止盐水内侵,用底层管控水位,上层管冲洗盐碱,真空泵吸力加速渗透,达到了较好改造盐碱地的目标。对于实践团成员提出的成本问题,张伟越也给出了解答。他表示,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户的地流转过来,由公司统一进行治理,治理完后进行统一的经营,既保证了老百姓有了一项长期稳定收入,同时又最大程度降低了治理成本。
(俯瞰五庄村盐碱地治理全貌 通讯员 周凡超 摄)
在此次行程的最后,张伟越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五庄村的治碱成果。他表示,利用这一模式,包括五庄村在内的3000亩土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仅用了一年,含盐量就降到3%o以下,小麦亩产达到357.11公斤。3000亩撂荒地变粮田,这标志着东营市盐碱地治理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未来这里将有3万亩的重度盐碱化耕地进行系统治理,能够更好的带动当地发展。
(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张伟越与实践团交流通讯员 王统巾 摄)
通过此次五庄村的实地调研与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五庄村盐碱地基本发展状况,感受到了通过改良盐碱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利用科技推动乡村振兴的意义。相信在后续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将砥砺奋进,创造出此行的一页页新篇章!(刘佳伟王伽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