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关于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的要求,深入了解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治理及综合利用的具体情况,7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碱”行致远实践团赴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感受滨海“不毛之地”变身“米粮川”的历程,由一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茂林带领实践团进行详细介绍。
聚焦品种选育,积极推进盐碱耕地种业创新
一邦农业公司立足于盐碱地高端优质米开发,开展水稻良种创制、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及生态种养模式深度研究。张茂林提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发展盐碱地种业是破解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难题的关键。他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到,公司每年引进水稻新品种150种以上,目前已引进水稻品种478种,筛选出耐盐品种20种,开发优质食味米、特种稻12种,公司一直致力于做强种业芯片,选育更多耐盐碱特色作物,让盐碱地的产出多样化。紧接着,张茂林就垦利区0.3万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建设规划进行简要介绍,分别从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盐碱地类型系统讲解今年公司计划开展的试验。
图为张总经理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改土培肥技术 通讯员王统巾 摄
聚焦工程治理,提升盐碱耕地
随后,张茂林带领实践团来到田间,着重向实践团一行人展示“排盐+ 配套灌溉 + 土地平整”工程治理模式,经过张茂林的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对盐碱地土壤的改土培肥主要是选择土壤含盐量0.11%~0.6% 的轻中度盐碱化农田,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开展洗盐、排盐与灌排,同时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有机肥等改土培肥技术。
聚焦种植制度,加快盐碱
张茂林重点讲解了作为“千亩示范方”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玉米田间套种大豆,根据两者不同的生长特性,利用作物高度差达到土地空间利用,实现协同共生、一季双收,提高产能。张茂林表示没有真正的“荒野”,只有尚未开垦的“沃土”。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玉米试验田生长情况 通讯员王统巾 摄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最后,在张茂林的带领下,实践团详细了解一邦农业关于盐碱地稻麦轮作种植方式等情况,近距离观察了新一轮水稻生长情况。张茂林与实践团成员亲切交谈,当提起“改种适地”盐碱地里选种育种问题,道尽近年来的艰辛与酸楚。他谈到,“我们公司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白茫茫’变成‘金灿灿’,虽然前期改良土壤和相关自动化设备投入成本很大,但是这也是公司为承担社会责任做出的努力,我们负责找到在盐碱地里生长、产量比较可观的种子,由政府推广给农户们,我们公司来替垦利农民承担这些试错成本!”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张总经理合影通讯员 王统巾 摄
通过此次调研一邦农业,实践团切身体会一邦农业作为黄河口大米核心示范企业,对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所作的努力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片真心,既推动了垦利区经济发展,又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助力垦利区乡村振兴。(王子函 王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