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文:张子锐 武泓辰 图:何瑜恒 武泓辰 指导老师:唐叶霞 马淑妍
民族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拥有无限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深深使命感,用非遗技艺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当代青年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艺的无限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感悟非遗文化之魂,铸牢民族团结之根。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7月5日对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提高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振兴。
7月5日,“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采访了土家“打草鞋”第三代传承人陈丽泉。我们从采访中得知,“打草鞋”是流传于土家族的一项传统技艺,编制工序复杂,一双草鞋的完成要花4至5小时。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审美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民间传统技艺逐渐失去兴趣,而本次调研活动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传统手艺的精湛。目前,土家“打草鞋”已在申遗中。
土家“打草鞋”第三代传承人陈丽泉
“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了更加了解制作,在传承人陈丽泉的指导下,主动体验传统技艺,用搓好的麻绳从左到右,又从右向左,一股一股的缠绕上去,整个过程复杂又有趣。土家“打草鞋”在制作中对力的把控十分严格,十分考验手工技巧。志愿者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感受了当年老一辈们的艰辛朴素的精神。
“薪火青年”体验土家“打草鞋”制作过程
随后,“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来到国家民族团结示范景区龙船水乡景区。在非遗乐器演奏者的介绍下,“薪火青年”志愿者们拿着非遗鱼灯、芦笙、三弦,跟随着少数民族表演队,切身感受到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艺术学院“薪火青年”志愿者们收获颇丰,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并时刻提醒自己身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牢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强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