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7月20日电(通讯员 潘佳一 夏依菲 田爽)为追溯红色记忆,探索革命足迹,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不朽星火”暑期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10日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进行实地考察,重走先辈们的红色足迹,感悟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7月10日一早,“不朽星火”暑期实践团队远行近百公里从安阳市内来到了林州市。“在通往红旗渠的公路两边,全是山,而到了那儿才发现,先辈们以前面对的是更高更艰的山。”这是团队成员夏依菲到了红旗渠后的第一感受。
在考察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通过调查,成员们将切身体会先辈们的精神的第一步定在了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在牛岭山村下方,小鬼脸的上方。团队成员们到达目的地后,从山脚下一步一步登上台阶,面对着距离遥远的青年洞,成员们只能从仅能通过一人的狭窄的道路上绕山而行,险而窄的道路和各式的攀爬的狭小洞口都让成员们在翻山中感叹起先辈们的不易。
到达青年洞,成员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党员前辈们站在青年洞的党旗之下,在青年洞的洞口朗声念着党员誓词。成员们站在台阶下安静等待,看到党员前辈们陆陆续续走下了青年洞,成员们也怀着满腔热血,走上青年洞,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之下,面对着这多年前由300名优秀青年凿出来的洞口庄严宣誓,大声地朗读党员誓词。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青年洞洞前朗读党员誓词。通讯员 刘曼 摄
接下来,团队成员们又驱车来到了距离风景区二十公里的红旗渠纪念馆,该馆前身为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
随后实践团队走入红旗渠风景区来到纪念馆,分组在红旗渠纪念馆中进行参观学习,感悟红旗渠的红色故事。“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赁,穷人日夜愁。”这一曲旧民谣生动地勾勒出了林州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成员们也仔细观看了馆内记录的历史数据,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缺水的情况。红旗渠纪念馆中的一份份资料展现出了那个年代林县真实的干旱情况,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描绘出了林县的人民和工人身上的一个个闪光点,让人震撼又感动。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通讯员 夏依菲 摄
当天,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也来到纪念馆进行研学,团队成员们对他们进行了实地采访。“红旗渠是非常难建成的。”李同学说,“所以那些建成的人非常的了不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从他们的一声声感叹中,成员们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中学生们对林县先辈们的敬仰。
最后团队成员们跟随红色历史足迹,来到安阳红旗渠纪念碑,亲身感受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纪念碑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承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表达了林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团队成员们利用携带的仪器设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红旗渠纪念碑进行全景拍摄,进行数据保存,扩大团队VR数据库的同时,方便更多人在线上观览。通过VR全景互动让人们声临其境感受红旗渠人民的壮举,带来更有趣的互动式体验,能够使更多的人看到林县先辈们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分水闸,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的建成从此真正解决了林州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团队成员田爽表示:“心灵很震撼,在书本上了解的红旗渠和亲身探访红旗渠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站在红旗渠旁真正意识到建设这样一条人工渠太不容易了”。站在来之不易的分水闸上,团队成员们感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是怎样建设起这样费时费力大规模建筑的。成员们望着这条渠,感觉那些在奋斗道路上拼搏、永不停步的热血斗士就在眼前。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图为团队在分水闸前合影。通讯员 李诗雨 供图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深刻地了解到了红旗渠背后故事,还深切体会到了蕴含在这片土地上的红旗渠精神。成员们将把红旗渠精神转换为动力,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