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浙大建工学子寻访三峡工程之“重”:走进大国重器,厚植家国情怀

时间:2023-07-28 关注: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深入感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学习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为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功科技自立自强,工程强国奋斗有我”实践团赴华北、华中、华南、西北等地寻访学习。
7月22日下午,华中社会实践团来到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开展实践,分别在三峡大坝、双线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三峡电厂、185植树点等地近距离领略大国重器的雄伟魅力。7月23日上午,实践团前往潘家铮院士工作地洞湾小区和三峡工程博物馆,感悟潘家铮院士的科学家精神和为国筑器的使命担当。
国之重器,民之三峡
自古以来,善治国者必先治水,都江堰等众多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华儿女丰富的治水经验与智慧。近代,针对长江的治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制定的《建国方略》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利开发的设想。毛泽东主席对防洪问题高度重视,为建立三峡工程描绘宏伟蓝图,做了积极准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三峡工程建设计划。从历史维度来看,修建三峡大坝具有深远的防洪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三峡工程通过科学调度,及时拦洪、适时泄洪,发挥削峰、错峰作用,在浩瀚的长江流域,时刻守护着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三峡水力发电厂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对中国的电力供应起着重要作用。水力发电减少了对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彰显了绿色发展理念。实践团成员前往厂房进行学习,对水电站的建设历史、运行原理、运行参数、实时控制等有了深入了解。
图1 实践团在三峡水力发电厂实践学习
实践团来到三峡垂直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实践学习。作为三峡枢纽工程通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闸和升船机的成功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航道全年昼夜通航,千里峡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图2 实践团在三峡垂直升船机学习
靠近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诗句化作眼前盛景。三峡大坝主要由挡水泄洪主坝体、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建筑组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近距离观看,实践团成员们无不惊叹震撼于大国重器的宏伟壮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3 实践团近距离感受“高峡出平湖”
为我中华,志建三峡
潘家铮院士曾说:“要建成一座工程,必须有愿意为之献身的人。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首先报名。我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永远铸在三峡大坝之中,让我的灵魂在晨曦暮霭之中,听那水轮发电机的歌唱,迎接那万吨船队的来往,直到千秋万载。”
实践团师生来到潘家铮院士工作地洞湾小区,走过潘院士和多位国家领导人走过的“求是路”。在特邀解说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纪检工作部杨瑞的生动讲解下,一位文理兼通但又平易近人的泰斗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潘家铮院士以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和科学态度,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三峡工程贡献了磅礴力量。
图4 实践团在洞湾小区实践学习
实践团师生走进世界最大水电专题馆——三峡工程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以时间为轴,展示了三峡工程百年圆梦历程和巨大综合效益;以专业为线,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发展等维度解析三峡工程。实践团成员走进中国水电百年发展历史长卷,深入学习了我国水电发展历程和水电科技,深刻感受到“百年梦想,国之重器”的沉甸甸的重量。
图5 实践团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学习
图6 实践团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实践
作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工程水平。本次三峡之行,实践团师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学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同学们不仅惊叹于三峡工程的伟大,而且深深感动于潘家铮院士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忠诚敬业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甘为人梯的育人品格、至诚至真的水电情怀。希望浙大建工青年继续沿着以潘家铮院士为代表的老前辈们的光辉足迹奋勇前行,不断攀登科技新高峰,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案 | 朱逸轩、陶乐乐
摄影 | 姚嘉楠
指导教师:王晓萌、李媛
 
作者:朱逸轩 陶乐乐 姚嘉楠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