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探寻红色足迹,坚定革命信念”

时间:2023-08-20 关注:
追忆艰苦的抗战岁月,深刻理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会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或者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五星守望小队在六月下旬展开关红色精神的探索,小队在张家港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有序的进行了参观。
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位于锦丰·沙洲新城一干河以东、华山路南侧。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11月8日修建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纪念馆以文字、图像、照片、塑像、实物为主要载体,以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为辅助手段,形象展现勤劳、勇敢、智慧的沙洲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光辉足迹。建成后的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已成为全市一所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锦丰·沙洲新城一处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教育后人。
6月22日,五星守望小队在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前集合,有序的进入馆内,做好登记后,开始了本次参观学习之旅。小队依次参观了中华怒吼、国耻家恨、‘江抗’东进、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沙洲光复、名录”8个部分。观看了沙洲地区抗日纪实的图文、影像、实物等资料,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沙洲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家园和祖国领土完整,顽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谭震林、江渭清、温玉成、夏光……一个个英雄人物用果敢与智慧谱写了不屈的战歌。一双残破的草鞋,彰显出红军战士条件艰苦却依旧迎难而上、百折不屈的艰苦奋斗精神。临摹展区的每一组雕塑都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抗战情景。成员们缓缓地览过这一幕幕的介绍、景象还原,满怀着对抗日红军的敬仰和日军侵华的痛恶。
随着小队的参观轨迹,一处地下洞口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处地道模型,打开地道口的围栏,向下走大约十米,有一个厅房,几个人围着一盏煤油灯,似乎在开什么会。其中一位成员向大家介绍道,地道原址在纪念馆西北约1.5公里处,因为这个地道的位置在常家埭,因此当地人们称它为常家埭地道。 常家埭地道原址位于沙洲河大桥西侧的常家村6组,常家埭西首的老一干河边。这个地道开始是朱家兄弟为“躲壮丁”用的。  1941年7月,日伪军集结重兵对我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清乡”,当时的地下党组织在沙洲地区坚持了三个多月的反“清乡”斗争,10月初奉命北撤之后,日伪势力更加猖狂,到处袭扰民众,派捐拉丁。朱家兄弟依靠这个地洞,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拉丁。 
朱友生同志于1941年1月秘密参加新四军。1944年经地下党负责人何洛介绍加入共产党,后任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经常活动在沙洲、江阴等地。在朱友生的宣传教育下,其亲弟弟朱和生、朱云生,堂弟朱耀堂均成为地下党外积极分子、地下党的可靠群众,经常为地下党送情报、贴标语、发传单,在地下党的带领下锄奸除暴。1941年秋,焦康寿、何洛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在常家埭一带展开。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嚣张,地下党缺少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朱友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家中竹园里的地洞。当时常家埭的村民朱友生挺身而出,他做通母亲和几个兄弟的思想工作后,全家动手连夜秘密挖地洞,把原来为了躲避抓壮丁挖的小地洞扩大成可容纳十余人活动的空间。朱友生的三弟还是交通员,为地下党送情报、探敌情,他的妻子也常在门口望风放哨。这地道凝聚了朱氏兄弟的心血,地道挖成后,成为了地下党活动的场所兼交通站。据朱友生老人回忆,有次敌人好像嗅到了什么,把朱友生抓到江阴,朱友生为了保住地道的秘密,经受了严刑拷打,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始终没有说出地道的秘密。 这个地道遗址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但还可看出地道的模样。物转星移,沧海桑田,现在常家埭地道的遗址已经不在,上面的竹子也已经消失。如今在苏州革命博物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有它的模型供人们参观。小队成员静静的听着讲解,心中对抗日前辈愈发敬佩,在那个艰苦卓绝、民不聊生的境地,常家埭地洞只是当年军民齐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一段段流血牺牲、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今都变成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缅怀过去、珍惜和平。
至此,五星守望小队的“探寻红色足迹,坚定革命信念”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精神因传承而不朽。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中国发展千年,每个时代都有为国家兴亡牺牲一切的无私奉献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小队成员将不断汲取先辈的精神力量,切实发挥大学生的先进作用,继承和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作者:杨星宇 来源:原创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