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滁院学子三下乡:探寻花鼓灯文化,感受“东方芭蕾”之美

时间:2023-08-24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2023年7月20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的张宁宁,陈惠茹,权晓雪和何琰四名学子组成“赴蚌埠市探寻花鼓灯文化小分队”在安徽省蚌埠市冯嘴子村进行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在准备期间,我们通过网络引擎的搜索,获得了和冯嘴村冯开敏书记的联系方式,并向其提前告知了我们想要拜访的意图。七月二十号团队成员正式踏上了前往蚌埠探寻花鼓灯文化的旅程。到达村庄的路口,就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往村庄内走去,第一眼看见的便是一块巨大的刻有“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的石碑,作为冯嘴村的标志性建筑,其中的文字书法豁然大气,这块石碑更是给村子增加了许多文化气韵。冯嘴子村是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当地的村民会在丰收等节庆的日子里,用花鼓灯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据村民介绍,冯嘴子村庄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村中居民以冯姓居多。在这个拥有7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不但曾经走出过中国花鼓灯艺术大师冯国佩先生,而且人人都是玩灯的行家里手。

  紧接着冯书记将我们带到了村里的“花鼓灯艺术传习所”,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门口竖立的花鼓灯大师冯国佩的雕塑。据冯书记介绍,冯国佩先生是著名的花鼓灯大师,冯派创始人一代宗师,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将动作进行改造创新,使花鼓灯的表演更加深入人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今蚌埠花鼓灯能够传承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冯国佩老师的重要作用。

  图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通讯员 何琰 供图

  7月20日正好是冯嘴子村表演团队进行外出表演的一天,所以团队成员有幸欣赏了一次“东方芭蕾”的美与热。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多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表演者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花鼓灯的相关事宜。

  图为花鼓灯表演 通讯员 何琰 供图

  在欣赏完花鼓灯表演后,团队成员对传承人进行了相关采访,从采访中团队成员发现花鼓灯在传承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一是国家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的政策,但是当地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力度是不够的,以及方法角度并不完善、完全。就小组成员讨论,在没有设身处地了解花鼓灯之前是对花鼓灯存在一定的错误观念的,例如认为花鼓灯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过于“俗套”,太过的颜色艳丽不是当今年轻人的爱好所向,小队成员的想法是可以适当调整服装的颜色和设计,将服装设计更加“时代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另一重要问题是后继无人,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点,第一是观念没有得到正确归正,比如小队成员所学习的专业是旅游管理,当今大众听到旅游管理想到的便是导游,“端盘子的”,这都是不正确的观念,旅游管理面向的是旅游和管理两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两个点,同样花鼓灯也是,花鼓灯在大众听到便是敲锣打鼓的,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单单是蚌埠花鼓灯就包含四百多个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舞蹈动作超常度高,时间差大,瞬间舞姿复杂多变,这些才足矣构成了花鼓灯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使花鼓灯成为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被采访的表演者说道:“我从事花鼓灯表演已经二十多年了,是热爱一直让我坚持下来了,我喜欢这种在舞台上发光的感觉。现在花鼓灯没有什么继承人让我们很担心,我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跳多少年,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花鼓灯,把我们‘东方芭蕾’传承下去。”

  团队成员利用比较受欢迎的抖音,快手等平台来进行花鼓灯相关内容的搜索,发现话题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都是不应该的,后期团队成员随表演团队前往港口观看演出,发现前往的观看的人很少且基本为老年人,不提有没有年轻人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宣传工作到位,是应该有“看热闹的人”前往的,但是结果是没有的,所以,小队成员的想法是应该充分结合时代特点,将花鼓灯的宣传和新媒体联合起来,实现花鼓灯的宣传和弘扬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与表演者合影 张宁宁 供图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小队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而且增加了团队成员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了解。同时,小队成员也了解了花鼓灯发展现状,新一代青年人们对于花鼓灯继承弘扬的兴趣还是不够多,传承力量欠缺。经过此次实践,希望能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花鼓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有更多的新生力量来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舞蹈。

作者:何琰 来源:滁州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