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走进传承保护中心,探索木偶皮影艺术

时间:2023-08-28 关注:
2023年8月15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学生李雨欣走进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进行调研,与剧团领导干部、演出人员、幕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访谈,就从业人员经历、木偶皮影的制作、木偶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及新时代数字化发展等课题探讨新时期非遗、古老技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新时期非遗数字化传承、保护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
木偶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始于汉、兴于唐,延续繁荣数千年。但随着传承人的相继老去、新技术的冲击,皮影艺术这种主要以人为载体、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代际传承的民俗艺术变得后继无人,难以高质量传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木偶皮影艺术也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了解木偶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条件后,来自山东大学(威海)的调研团成员深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进行细致体验,感受皮影艺术,并展开采访问答,与保护传承的工作人员一同探讨在现如今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皮影戏等非遗的保护传承现状,以此探索如何在遵循非遗传承发展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将非遗蕴含的深厚价值内涵,通过数字技术更好地呈现出来,展开对未来的设想与期望。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传承方式正越发面临“断层”与“失传”的风险。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目前湖湘木偶皮影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已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现有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传承方式大多依靠家族式传承、手传心授,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年轻人对湖湘木偶皮影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导致学习技艺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木偶皮影制作和操纵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木偶皮影
制作工序复杂、操纵表演技艺要求严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该行业。湖湘木偶皮影民间社班演出市场急剧萎缩,演出收入甚微,无法给年轻人提供基本经济保障。以上多种原因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
近些年来,保护传承中心通过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文化部门以及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项资金和对外交流等多种途径,多方位多举措搭建湖湘木偶皮影展示平台,推进公益性惠民演出服务。通过以演代训,加强演职人员队伍建设,激发演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偶皮影,喜爱木偶皮影。逐步改善湖湘木偶皮影的生存发展状况。在政府重视和扶持下,进入良性循环,迎来新生。
在未来,不仅需要持续拓展湖湘木偶皮影的传播渠道和方式,通过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公众号及抖音快手政务号等大众传媒,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深度融合,赋能湖湘木偶皮影传统文化发展,催生传承发展新模式,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艺术传承常态教育机制,增强社会认同感,更深层次地让湖湘木偶皮影艺术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方面,在学校开设木偶皮影特色课程,运用“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新手段新方式,推进代表性特色学校传承基地建设,使非遗走近年轻人的生活,让年轻人更加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强调的并不是物质层面载体的呈现形式,而是体现了物化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含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通过本次调研与采访,调研团同学不仅对木偶皮影戏这项非遗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木偶皮影戏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认知。
未来,需要更深层次地通过数字媒体的综合性弥补木偶皮影戏在保护、表演、传承等各个过程中的局限,为皮影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在保留特有的皮影戏传统艺术风格前提下,借助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元素,给越来越小众化的皮影戏艺术表演,重新赋予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和活力。


图2023年8月15日拍摄于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作者:李雨欣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