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学子赴泉州开展“感受非遗脉动,谱写数字化传播非遗新篇”实践活动

时间:2023-10-19 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追风少年”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奔赴中国唯一一座世界遗产城市福建泉州,探寻更具创新活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之路。
7月29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华理追风少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在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帅和团委书记兼辅导员李莹的带领下,正式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出发,开展“鲤城记忆:‘乐’动南音”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穿街过巷,在一处不起眼的矮层民居上,实践团队到达了非遗传承人林伟忠运营的花灯传习所。传习所内琳琅满目的各式花灯甚是抢眼:四周纱屏,画山水人物的彩扎灯;栩栩如生,无骨而立的针刺无骨灯;拼接交错,光芒纵横的刻纸灯。阳光涉足之处,灯光与其争辉,阳光不及之处,灯光点缀周围。曾被借与央视、荣登春晚的花灯样式也在大厅中一字排开,展现它们的奇特与精巧。
坐定之后,林伟忠缓缓向大家讲述泉州花灯的历史由来、制作精艺与现状。实践团队在竖耳聆听的同时,手也不曾歇息,在林伟忠的指导下制作着简易花灯。花灯即将竣工,林伟忠也做好了接受采访的准备。实践团队了解到,花灯自古以来便以其制作手艺之精巧而闻名,在当地的各类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中屡屡获奖。自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也开始受到了当地群众广泛的关注,并荣登2022年春晚的舞台。但是,花灯工艺依旧受地域化文化差异影响,在外地受众较少,也缺乏宣传手法。因此,创新的宣传形式十分重要。交流过程中,林伟忠对实践团队提出的以数字化赋能花灯等非遗宣传的方案十分感兴趣,并对实践团队的思路表达了认可。

体验泉州美食后,实践团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鲤城区通政巷的木偶书店,和当地旅客一起倾听店长康凯对于木偶戏文化的讲解,欣赏李煜奇的经典木偶戏曲目《钟馗醉酒》和《小沙弥》演出。在场的观众无不被钟馗醉酒后依然不变的威严、小沙弥因学术不精遭遇事件后的窘态所震惊,也体会到李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话语:“就算木偶本身是哭脸,我们也要让观众们感受到它正在大笑。”
然而,即使是如此生动精彩的表演技艺,同样也面临着传承难题。“现在木偶戏最大的难点在于数字化传播”,提及非遗传承与现状问题,两位老师如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多人只是有了三脚猫功夫就去表演,导致风评下降”。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更多有韧性的学生,一方面,也期望以数字化的方式传播木偶戏,以创新的思路,结合现代流行元素,探索非遗传播的新道路。

 “丝竹更相知,执节者歌”,南音的演唱形式并不随意,其有着独特的规矩。南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典雅,委婉深情。在经历一个小时的南音体验后,实践团队对此深有体会。
“南音传承是因为我们情有独钟的热爱,南音的传承要如琢如磨,追求至真至美。”南音传承人们都有一股较真的劲儿。吴淑珍回忆道,曾经有位学生,专程从澳门飞往基隆,只为了请教她一个字的发音。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实践团队十分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实践团队宣传南音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传统南音的发展在整个非遗圈内属于佼佼者,甚至扬名海外,但它却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针对这一点,点水南乐乐队成员蔡凯东有着全新的思路:为南音穿上一件外衣——“编曲”,辅以现代化的扩音系统等技术,更加清晰地展现南音之美。他与一群有同样志趣的年轻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