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振兴战略,正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研究目标 实践队员将返回各自家乡,汲取乡村文化底蕴,厚植乡村文化自信,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留住乡土味道、记住乡音乡愁,并将属于自己的那份乡愁以现代化、时代化的形式呈现并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唱响文化繁荣新曲。用躬身力行诠释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在学思践悟中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实践队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线下讨论和线上会议等方式,畅谈每个队员的构想和思路。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本次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案。同时,实践队负责人还与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了实践开展的方向性和准确性。
活动过程 通过制作问卷,覆盖地域广,辐含年龄多,我们直观了解到乡村发展的现状,并对大家对于乡愁的看法进行了调查,从而发现了乡村的一些问题。
约一半的人对于乡村振兴了解程度不够,绝大多数人认为家乡的传统文化是最能勾起乡愁记忆的方面。这些前期准备为后期实践队深入乡村,了解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乡愁记忆上
第一站·山东省菏泽市
记忆中的花馍 花馍,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朴实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实践队员谢洁返回家乡,去往山东省曹县张老太粗粮粘豆包店铺。学习了制作传统花馍的方法,深刻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此同时实践队员帮助张老太开设抖音账号,并通过直播的方式,帮助店家宣传售卖。同时实践队员在网上搜集人们喜欢的花馍样式,为花馍店提供创新思路,使这一传统文化的象征,传播地更远更广。尽管世界很大很大,花馍的味道还是我们永远的怀念。
实践队员感想 文字无声,但世界立体生动。用心去感受世界,是我参与社会实践的初衷。本次社会实践我来到了家乡曹县,学习制作了山东传统手艺—花饽饽。学习之外,我看到的更多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这种精神品质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方向。
第二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藏在乡村中的“手艺人”
易地搬迁的居民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也在不断提升生活幸福感,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实践队员孙素华亲自前往乡村扶贫车间学习了解各类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谈论手工车间老人们与手工艺品之间的故事。采访车间工作人员以及扶贫中心工作人员。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手工药盒,更体会到了老年人们对于家乡的情感,也在即将过年之际,抒发了浓浓的乡愁思绪。
实践队员感想 亲自动手才明白每一针都有讲究,只有将线排顺排正,才能缝制出精致漂亮的酒壶。在和奶奶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稳固脱贫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老百姓脸上的笑脸就是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证明。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更要将乡村发展时刻牢记在心,为乡村老人们未来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乡愁沉淀了岁月的香味,乡村振兴重燃了未来的期待。
第三站·河北省邯郸市
艺承磁州-窑萃润韩
枕上清风梦里人,千秋明月照相邻,三生三世桃花雨,一半磁州一半春。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谣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实践队员刘静娴走进乡村小学,将磁州窑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到邯郸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课后刘静娴与同学们一起绘制磁州窑主题手抄报,用亲身实践感悟磁州窑同时爱上磁州窑最后再宣传磁州窑,呼吁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队伍当中,保护和弘扬邯郸的文化遗产,助推磁州窑文化的发展。
实践队员感想 青衿之志,屡践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本次社会实践中,通过深入调研学习磁州窑文化,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认识到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同样会投身邯郸乡村振兴建设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磁州窑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陶瓷的一颗明珠。
第四站·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手艺人的守艺心
一纸呈形态,一刀剪神态,是剪纸艺术独有的语言。乡村民间味是纸与剪的结合,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是手艺人永恒的守艺心。
实践队员温雅欣来到东河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头剪纸第三代传承人的带领下走进民间剪纸,体会《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剪华大帐》等剪纸艺术作品中的乡村记忆,体验民间剪纸技艺中蕴含的平和与沉着。此次乡村社会实践不仅向外界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头剪纸的精巧民间味;实践队员还将民间传统技艺与手艺人“扬匠人不懈之精神、力促传统文化之博彩”的精神恰当联系,赋予了乡村文化记忆新生机。
实践队员感想 在乡愁传承中,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让乡村文化闪闪发光,不断传承与创新着这份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传承方式,保持文化自信,秉持文化自觉,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五站·湖南省长沙市
针尖上的湖湘之美
湘绣,这一源于湖南地区的传统刺绣技艺,一直以来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地域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与蜀绣、苏绣、粤绣并称为“四大名绣”的湘绣不仅带有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还反应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的乡愁。
实践队员陈雨哲走进家乡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体验针尖上的非遗。鬅毛针法绣出狮虎,栩栩如生;双面绣法一针落笔,二面生“花”。陈列馆内的万人绣静静平铺,讲述湘绣的魅力;巨幅毛主席的绣像巍然仁立,尽显风华正茂。当精妙绝伦的作品呈现眼前,灵巧细密的针线让人为之惊叹。
实践队员感想 通过这次实践之旅,我能深切感受到非遗传承对彰显乡村文化价值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乡村文化才能充分发挥光和热,乡村才能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温暖的那束光,一定在我们回家的路上
我们乡愁的记忆还未完待续…...
图文|“乡音不改乡愁续,田歌不辍等风来”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王诗雯 王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