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世代相传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宣传非遗文化,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匠心独运,世代相传”实践团队队员于2024年7月7日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进行木版年画与马勺脸谱的调研与实践。
实践背景与初衷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实践团队决定深入凤翔县,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了解非遗文化现状,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实践过程与结果2024年7月7日,实践团抵达凤翔县后,立即与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并制定计划,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调研走访,发现问题实践团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参观非遗文化展览,发现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承人老龄化、技艺传承断层、市场推广不足等。对此,实践团做出调研报告,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深入体验,学习技艺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现场学习了木版年画与马勺脸谱的制作技艺。从选材到雕刻,从上色到完成,每一步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员们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职业认同感。
文化体验,感悟匠心在实践之余,实践团还参观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展览馆,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非遗传承人们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实践感悟与收获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们在思想认识、专业技能、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表示,要把所学所得应用到未来的工作或学习中去,也将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参与各类文化传承活动。
实践心得团队队长赵琳:“匠心为脊,实践为梁”,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我们实践团的行动指南。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更要有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入一线,体验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实践团将永葆初心,让青春因实践而精彩!
成员易瑞鑫: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木版年画和马勺脸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通过亲手制作,我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精细与复杂,也认识到了非遗传承的紧迫性。这次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同时也激发了我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成员杨子钰:参与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我被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震撼。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成员贾大晶: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明白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木版年画和马勺脸谱的制作过程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传递。在与当地工匠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成员顾启扬: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木版年画和马勺脸谱虽然古老,但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成员胡岳盛娇:参与社会实践,让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制作木版年画和马勺脸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激发了我为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员曹宁:这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在深入了解和体验木版年画与马勺脸谱的制作后,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传统艺术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寄托。通过这次实践,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也认识到了作为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
“匠心独运,世代相传”实践团
指导教师:常晓娟
202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