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传大运河非遗文化,承古人智慧之精粹

时间:2024-07-22 关注:
终日舟行花尚多,清香无奈着人何。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大运河浩浩流荡两千余年,孕育了运河边丰富多彩的民俗与文化,大运河是中国的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大运河文化可以促进对其保护和修复的重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保护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一条交通要道,大运河极大促进了沿岸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024年7月15日至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前往大运河非遗文化传习中心参观研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非遗展厅 感受运河风采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大运河非遗文化传习中心参观学习,传习中心规模宏大,传习方式丰富多样。古风古色的灯光与生动形象的人群模型交相辉映,生动体现了大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记忆与传承不断的智慧。
  展馆部分通过文字记叙、图片展览以及手工艺品制作生动展示了大运河沿岸人民的制作工艺与生活智慧,硪号子、端鼓腔等音韵风味十足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优美动听,泥塑、掐丝粉彩、石雕等手工艺震撼人心,不同手工艺品独具风采,现场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更是锦上添花;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指挥教导中心更是人潮涌动,非遗手工艺品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手艺,观众可亲身体会,深刻参与,这一体验极富教育意义,造船技艺、葫芦绘画工艺展现了传承者高超稳定的深厚功底,也给实践队员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深刻记忆。
回望运河历史 体会悠远传统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历朝历代随着时间的推演不断丰富发展。
  大运河非遗文化传习中心展馆以时间为主轴,生动再现了各个朝代大运河的繁荣盛景,深刻体现了大运河自古至今从未停止的发展变化。通过数据大屏虚拟动画展示,实践团成员观赏到详细繁盛的大运河发展史,同时感悟到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色彩鲜明的实景拍摄图展现了大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不同时期人民的手工技艺与丰富经验,更为直观深刻地对实践队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展览讲解人的介绍加深了参展人员对于大运河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理解,助力体会其蕴含的深厚底蕴,也极大激发了实践队员对于大运河非遗文化的学习向往和热情,从而达到通过人民保护加以传承中华非遗文化的理想目标。
融合现代科技 振兴运河文化
  在传习中心,通过实地探查与人员介绍,大运河非遗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得以传承发展的事实展现在众人眼前。在多种多样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大运河非遗文化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通过高精度仪器的辅助,手工艺品得到了更为精心安全的保护,在非遗文化传承者和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共同作用下,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得到了有力的传承与加强巩固,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迅速性特点,加以短视频特色创作的加持,大运河非遗文化传播范围更广,得到了更多人民的支持保护。在传统工艺品制作学习室,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等科技化手段传承非遗文化的具体过程,由此催发深刻记忆。
  运河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大运河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能力。大运河非遗文化传习中心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实践队员深刻感悟到大运河非遗文化蕴含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并将学会融汇贯通,将古运河文化与新科技力量相结合,借助不同方式手段助力大运河文化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更为悠久长远的未来铺基垫瓦,以青春新青年的智慧助力文化复兴伟大宏图的展开。



作者:侯雅洁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