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红色历史,祈祖国星漫
时间:2024-07-25 关注:
为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红迹寻英·志承荣光”实践队队员于7月15日前往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崔杨村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
宁津县崔杨抗日纪念馆位于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社区,内有展品上百件,共分为“边区组织坚强堡垒”“威武不屈气壮山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红色崔杨威名远扬”“碧血丹心彪炳史册”五个单元。展馆突出展示宁津县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宁津抗日党组织建立发展等情况,着重介绍了“娃娃司令”肖华、“边区慈母”马振华等英雄人物,通过场景重现的方式生动展示了《烽火报》印制、打造抗日大刀等现场。
怀着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与尊敬,实践队队员在抗日战争纪念馆内认真参观了各个单元的内容,重温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曲折历史和过程,并详细了解了宁津县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宁津抗日党组织建立发展等情况,并对“娃娃司令”肖华、“边区慈母”马振华等英雄人物印象深刻,馆内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使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战争时期冀鲁边区人民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打开红色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娃娃司令”肖华、“边区慈母”马振华等英雄人物的雕塑,让我们不禁感慨革命先辈英勇的革命面貌。继续往前走,是红色展馆五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是边区组织坚强堡垒,通过历史文物和珍贵影像,宣传了红色堡垒王德普村保护了共产党员和印刷厂,全村十多人被吊打杀害,九户抗日家属房子被烧毁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二部分是威武不屈气壮山河。纪念馆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介绍宁津县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情况以及宁津县抗日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充分展示了宁津人民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革命奉献精神,让我们对崔杨村革命先辈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而感到震撼和骄傲。
第三部分是万众一心共御外侮。抗日战争时期,军工厂生产能力有限,八路军的枪支很少,大刀是主要武器。当时日军白天经常扫荡,老人们就在村里巡逻放哨,让青壮年在地道中隐蔽起来制造大刀,晚上给八路军游击队送去。打铁本来是崔杨村这一带老百姓养家糊口的手艺,但是为了支持抗日,村民们主动变卖家财换取煤炭、钢铁,无偿为部队锻造大刀。英雄任玉杰带领崔杨村有志青年苦练杀敌刀法、踊跃报名参军,全村四盘铁匠炉,无偿为八路军游击队打造了3000多把大刀。
第四部分是红色崔杨威名远扬。盖家村村长姜玉秀挽救受伤的纪录边区部队十六团的组织团长史子安,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哺育英雄的军民鱼水情,讲述了盖律源、王同云等17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陈列了八路军用过的大刀、手榴弹等实物,生动还原了抗战情境,激励当代人要珍爱和平、共创未来。
第五部分是碧血丹心彪炳史册。中共冀鲁边区党委《烽火报》宣传抗战事迹,介绍战斗经验,刊登抗战文学作品。纪念馆用情景模拟了红色崔杨印刷《烽火报》的革命场景,不仅提升了宁津县红色文化旅游内涵,也增强了宁津县的文化软实力。据介绍,纪念馆从不同角度详细展示了宁津人民万众一心,奋勇杀敌的英勇事迹。纪念馆共收藏360多件抗战文物和图片,再现了宁津人民抗击日寇的峥嵘岁月,其中,冀鲁边区重要的精神食粮《烽火报》的原件,经过多方寻找,也收藏在馆内,尤其珍贵。抗日时期,《烽火报》就是边区抗日军民的精神食粮,抗日军民爱它,信它,保护它。日伪军恨它,怕它,疯狂搜捕它。
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内罗列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致力于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付出的历史物证。通过这一历史足迹的追寻,队员们深刻重温了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与民族抗争的热血篇章,那些英勇事迹仿佛穿越时空,在每个人心中激荡起强烈的共鸣,令人感怀不已。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启迪。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红迹寻英·志承荣光”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明白,要铭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不断努力完善自我,秉承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欣逢盛世、不负盛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社会实践网 来源:社会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