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非遗留芳:金线金箔的当代传承

时间:2024-07-30 关注:
        7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传承华夏,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进行金线金箔非遗技艺的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提起南京的非遗文化,人们或许会想起曾在影视剧中出名的绒花,或许会想起逢年过节热闹非凡的灯彩,或许会想起绚丽的云锦……而金线金箔,大概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这次,我们前往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探访金线与金箔的非遗文化魅力。
        在金线金箔厂的实践中,几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先展示了金箔锻制工艺和金线制作工艺,包括打箔、切箔、揹金、搓金线等。金箔锻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必生师傅让我们感受了打箔用的锤子的重量,看上去轻巧的工具实则重达七斤半,举起都困难,更别说师傅们人工打箔一共要打“三万六千锤”。真金线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熊怀娣师傅向我们介绍揹金等环节需要在完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会损害轻薄珍贵的金箔,师傅们在夏天也不能用空调或风扇,一天要做约42张金片或126张银金。
        随后,王师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谈起他年轻时入厂从师学习手艺的经历,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如今,他已退休,最担心的还是这门非遗技艺后继无人的问题。在对夏厂长的采访中,厂长同样对非遗传承表达了忧心,工资低、任务重,留不住年轻人。为此厂里也积极地在社会、学校、网络媒体等多个渠道宣传南京金箔金线,用更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手段唤醒非遗文化的新生,延续它的生命。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来自政府、社会与民众的支持,提高这一门非遗技艺的知名度、推动它的持续性发展。

       最后,我们随熊师傅体验了金箔锻制中的揹金环节。刷纸、搭金、接金……每一项工序都不能马虎,都有严格的要求。炎热的夏季,小小的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还要静心专注于揹金。师傅们就在这种环境下认真工作,做出熠熠生辉的金箔与金线,体现着匠人的勤劳、专业、严谨。
       过去,金线金箔曾是龙潭镇的支柱产业,金线金箔厂带动了这个小镇的兴起与繁荣,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相关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小镇,小镇与金线金箔都留不住年轻人。在当代,如何平衡好非遗技艺的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是需要多角度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乃至再生都起到重要作用。在与夏厂长的采访中,他还提到金线金箔厂与南京市的电视台、企业、学校等都有合作关系,常常接待外人来访,更有不少外国团队特地前来探访非遗技艺,这对拓宽金线金箔的知名度大有益处。近年来,更有多位老师傅相继入选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是国家对非遗技艺的重视,社会大众也应有所响应,使中华民族这些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得到推广。
        非遗传承人们秉承着匠人精神,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依然让传统技艺焕发光彩,向社会、向世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们更应对它们施以关注与支持,协助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让它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仍保有匠人之魂。

 
作者:薛舒文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