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广西贺州——瑶族刺绣展览解说感悟

时间:2024-08-01 关注: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在此之前我就对非遗相关的活动和信息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本次“传承华夏,非遗流芳”社会实践团队招募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由于本次活动需要回到自己家乡完成,我便开始了寻找合适的非遗项目。我家乡贺州的非遗项目非常的多,如黄瑶豆豉、红花油茶、青梅蜜饯和瑶族刺绣,壮族服饰等。最终我选择了我最感兴趣的瑶族刺绣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通过网上不断的查找资料和朋友的介绍,我了解到在平桂区的图书馆正在举办一场“大平遥乡40周年暨七一‘非遗传承,绣美瑶乡’瑶绣展”。之后我便和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可以在展览中为观众解说瑶绣作品,最终我也获得负责人的允许,在7月25日这天到展览中解说作品。
        在准备过程中,我深入地学习了瑶族刺绣相关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瑶绣的编织技法以及瑶绣中图案的寓意及背后的文化故事。为了更好地向观众解说作品,我提前一天来到展览地,进行预演,确保自己不会因为不熟悉而紧张。
贺州瑶族刺绣,又叫五色修最早来源于唐宋时期,瑶族迁徙至贺州平桂以来便传入现在的平桂区,顽强地保留了最传统的技艺特征,瑶族先民的服饰上绣各种不同的图案,用于区分不同的家族或姓氏或地域,在贺州的瑶族区里,平桂区也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其中以贺州的整个瑶族地区及平桂区沙田镇金竹村的瑶族服饰刺绣技艺广泛的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料,用黑、蓝、白布打底。瑶乡的山水景物,经绣娘巧手,化为千奇百态的花纹图案。与其他绣种不同,瑶绣是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要求极精细,一旦出错,便前功尽弃。IMG_20240724_130338












        到了25日这天,我早早来到展览区,再一次熟悉稿子,以便能为观众作最清楚的讲解。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也陆陆续续的走进展区。展台上,一件件瑶族刺绣作品熠熠生辉,它们或细腻温婉,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或粗犷豪放,似山间奔腾的溪流。这些作品,不仅是生活的点缀,更是瑶族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观众被瑶绣的魅力深深吸引,那一针一线间蕴含的故事,让人久久不愿离去。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一个关于自然、信仰、爱情或生活的动人传说。当我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不仅让参观者听得入迷,也让我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瑶绣的价值所在。
        另外在解说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对瑶绣充满好奇与热爱的朋友。他们或是被那绚烂的色彩所吸引,或是被那细腻的针法所震撼,更有人被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所打动。每当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就更加坚信,瑶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珍惜。
IMG_20240722_122732IMG_20240722_122752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重要性。瑶族刺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瑶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力,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传播、创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和传递文化的力量。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记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黄梓健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