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观非遗戏曲艺术,寻乡梓文建新路

时间:2024-08-17 关注:
戏曲,这个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在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戏曲到现代的舞台剧,每一种形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戏曲,是生活的缩影,是情感的释放,是思想的碰撞。在戏曲的世界里,人们能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着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2024年7月15日至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拾遗薪继·技美异乡”实践团前往宿州市戏曲非遗史展馆开展实践。
走访戏曲展馆,感受戏曲魅力
宿州,地方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省地方戏曲大市,其中,最经典的戏曲有泗州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等等。其中泗州戏被列为全省四大剧种之一。该展馆重点展示泗州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淮北梆子戏等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传承历史等。在展览馆内,实践队员以现场观摩为主,兼馆内设有的影像和图片等展览方式为辅,了解戏曲发展的历史,追寻文化的古今传承。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员前往宿城戏曲展馆,参观戏曲的发展历史,追寻戏曲文化的光芒,探索文化的古今传承,馆内展览了近百件戏服藏品,以时间为轴展开,由古至今全方位展示了戏服的发展历史,追根溯源了解古代中国戏服制造工艺,同时馆内设有戏服体验区,让参观者领略到戏服的魅力,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对戏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体会到了古代戏曲文化的辉煌璀璨。
回溯戏曲历史,体会古今传承
戏曲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演技和华丽的服饰,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宿州坠子戏起源于安徽省萧县,后逐渐流行于皖北、豫东、苏鲁交界地区。它以安徽民间说唱的单口坠子为基础,经过“大扬琴”“道情班”和“曲艺剧”的过程发展而成;泗州戏,原名拉魂腔,是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形成于安徽省宿州市的泗县,发展以宿州、蚌埠两个地区为中心,两百多年来始终扎根在皖北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之中。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部分成员前往宿州市戏曲展馆参与主题展览。在现代化的展厅中,数字化媒体给人以丰富的体验感,通过媒体播放戏曲的发展历史,让人们更细致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追溯戏曲发展历史,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此外馆内设有纪念印章、纪念币等,给文化爱好者们留念。在参观完毕后,实践队员盖章留作纪念并合影留念。
见证戏曲发展,感悟传承之光
戏曲是一种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台上,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一颦一笑,尽显梨园风采;台下,观众们全神贯注,或笑或泣,共赏戏曲之美。部分的中国戏曲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精心呵护中国的戏曲文化,才能继续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戏曲展馆中对于各个时间段戏曲的展览与陈述,不仅向人们讲述了戏曲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向人们展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团也借此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领略中国文化之美,同时也更加深入思考非遗文化在今天的传承与发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
传统唱腔唤旧梦,现代演绎展新颜。本次实践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在下一步的实践中,实践队员也会进一步探寻不同文化的传承创新,继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探讨其价值,思考其意义。让中华儿女们一起在戏剧的舞台上,寻找非遗传承之技,寻觅家乡文建新路。(通讯员:陈梓毓)

 
作者:陈梓毓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