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芳华青年入小学,寻访戏韵润童心的奥秘

时间:2023-07-06 关注:
2023年7月2日,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厦门小学对非遗戏曲的传承、发展现状,集美大学“戏韵芳华”实践队全体队员在指导老师黄志松的带领下,前往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进行调研学习。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以戏曲文化为园本特色,开设小学戏曲社团,培养了众多“小戏骨”。蓝海豚小学戏曲社团的创办者——陈伟顺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学校特色的闽南文化长廊、戏曲教育工作室。从长廊的闽南民俗文化、闽南戏曲知识到戏曲教育工作室的戏曲饰品、戏曲荣誉,实践队队员在老师的介绍中领略了戏曲文化的发展与成就,认识了戏曲文化入小学的再发展,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与北附师生为闽南戏曲艺术之路的共同努力、付出。
图为陈伟顺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戏曲教育工作室。邹炀 供图
据悉,2017年,厦门市授予学校“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牌匾;2018年,学校先后挂牌“歌仔戏人才培养基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颁)、“少儿歌仔戏研习基地”(厦门卫视颁)、“高甲戏人才培养基地”(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颁);2019年,厦门市南乐团把北师大海沧附校确定为“南音传习基地”。迄今为止,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已经获得第五枚国家级戏曲小梅花金奖(中国少儿戏曲艺术的最高奖项)。
从自发录影向视频平台投稿到接到厦门卫视邀约,到如今与中央电视台一年12档节目的固定合作,陈伟顺老师不断地为热爱戏曲的小戏骨寻找舞台。“演员一定是在舞台上成长的,在排练厅他成长不起来。”陈伟顺老师说到,“除了校外的舞台,我们也在学校内搭建了自己的舞台,就是这个小剧场。”老师带领实践队员进行了参观,并介绍了学校周末戏剧的开展。“戏曲是严谨的艺术。”如何通过背景幕布增加舞台的纵深感、如何寻找舞台的最佳位置、拍摄剧照时如何用闪光灯突出眼神光……一系列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中妙趣横生,使队员们深刻体会戏曲中无处不在的美学艺术与严谨讲究。
随后,陈伟顺老师现场为队员们展示小演员的角色装扮过程。过程中,老师逐一为队员们介绍吊眉、贴片子、线帘子、包水纱等软头面及其他的戏曲行头。“贴片子,七小弯,三指宽”、用发套、片子等塑造出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的圆润头型和鹅蛋脸,极富中国古典美学智慧。装扮完成后,小演员展示了一段杨贵妃剧目表演,实践队员也在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苏燕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段经典的戏曲动作,在实地体会与亲身参与中,感受戏曲的刚柔并济。
图为陈伟顺老师为小演员徐静雯进行装扮。邹炀 供图
图为苏燕老师指导实践队队员学习戏曲动作。邹炀 供图
最后,实践队队员对小演员徐静雯和陈伟顺老师进行了采访,对于北附学校的戏曲引入、发展过程展开进一步的了解。老师提到,蓝海豚戏曲社创立之初和大部分戏曲社团一样面临着“没钱”“没人”“没平台”三大难题,戏曲社就是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的。“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资源互通,不会什么,缺什么,那就自己去学、去创造。”陈伟顺老师通过自媒体平台,自学了绒花、点翠等工艺,为剧团制作出精美的饰品,以减轻经费负担;奔走在厦门各戏曲剧团中,为小学寻找挖掘专业的戏曲指导老师;借助网络技术,从自媒体平台积累点击率,到与厦门卫视、中央电视台达成合作。在众师生对戏曲的热爱与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教育体系,哪怕是从未接触过闽南语的学生,来剧团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后也能够出色地完成几场戏目的表演。
图为实践队队员对陈伟顺老师进行采访。邹炀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对小演员徐静雯进行采访。邹炀 供图
陈伟顺老师的亲身经历也为实践队队员们传承、发扬戏曲文化提供了诸多借鉴思路: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学习配饰制作,节省成本,把经费花在更重要的地方;主动寻找舞台,不局限于学校的练功房;而针对学校戏曲社的发展、纳新工作,陈老师也提出建议:“筹备一场演出,筹备一场艺术沙龙,筹备一场艺术科普讲座,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感受到戏曲不止美在表象,而是一门深刻、严谨的艺术,让大家从这门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智慧,民族审美中,产生民族自豪、文化自信,从而被其深深吸引。”
“戏曲能传承至今,能有这么长久的发展历史,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探寻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更需要有向前、向上的冲劲与态度。在此次的入小学调研中,“戏韵芳华”实践队队员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图为“戏韵芳华”实践队在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合照。邹炀 供图
 
作者:林怡婧 汪思婷 黄伊婳 来源:集美大学戏韵芳华实践队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