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杭州“述忆家国”实践服务团:录“共和国同龄人”口述史,绘“黄、橙、红”爱国底色

时间:2024-09-05 关注:

 
“从小我就觉得当兵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家中三代从军的张兵回忆道,“现在的和平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同学们更要时刻勉励自身,千万不能忘记过去”,张兵向实践团的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从军的经历。
2024年暑假,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杭州“述忆家国”实践服务团赴濮家社区等地开展口述史挖掘和记录活动。实践团登门拜访新中国同龄的杭州老人,开展口述史访谈活动,从老人口中了解祖国75载的峥嵘岁月,从小切口反映国家大变化,完成“留下一份珍贵影像、拍摄一张肖像、写下一段青年寄语”,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青年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老一辈人奋斗经验化作青年人的激励。
 
“征程”漫漫,初心始终如一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践团寻访对象的范围主要是杭州1949年前后出生的老人,在这些老人中,有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抗美援越战争老兵、支援边疆建设者、杭州纺织工业的劳动模范、多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群众等,这些“新中国同龄者”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默默的贡献。他们伴随着新中国75年的变迁而成长,亲眼见证了祖国75年的发展壮大,他们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实践团专注于身边这些普通平凡、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的老人,帮助他们记录一生的奉献故事,折射出祖国建设发展的历程。
顶着近40℃的高温,再热的温度也盖不住同学们的热情,戴着帽子,穿上防晒衣,背上摄影摄像工具,在社区里穿梭。他们用镜头定格共和国同龄人的风采,记录下他们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时代身影。同学们走近这群新中国同龄人,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感受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绘制“黄、橙、红”爱国底色
 
“我一个人上山砍柴,挑下来105斤的柴,早上5点起床,割了一大片稻子。我的小腿上爬满了蚂蟥,我也不怕……”沈荣秋奶奶自豪地向实践团讲起自己下乡的经历。“不管多热多冷,我们就在这块地方种树,挖坑、埋树苗、盖土……”张彩英奶奶回忆自己以前干活的日子。上世纪60年代,祖国建设的底色是艰苦奋斗、厚重的、黄土地的颜色。
“我的学习强国的分数已经到了八万七千多,我每天都会做,学习应该是学到老,做到老。”79的吕秀娣老人真挚地说道,并拿出87000分的学习强国给同学们看;张兵,退伍军人,上个世纪90年代在部队自学计算机,在只有一本书和一张在二手市场买的光盘作为学习资料的情况下,短短的时间内就迅速熟练地掌握了编程、办公工具和绘图工具。90年代以来,祖国建设的底色是锐意进取、鲜亮的、积极的橙色。“老一辈人总是不服输,艰苦奋斗、追求进步、争做模范的精神让我感动,特别值得我去学习。”实践团负责人陆安霞坚定地说。
 
 
 
 
 
 
1949年出生的沈荣秋老人,退休后一直在社区做志愿服务;入党五十多年的老党员陈东明退休后在社区做支部委员,热心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九十岁医务工作人员张海珍,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冒着感染的风险救治病人……进入新时代,新中国的底色是无私奉献、耀眼的红色。
除了寻访活动以外,实践团还为老人们送清凉、送关怀。“王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最近天气很热,平时多注意防暑降温,您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这是实践团成员对老人亲切的问候。同时,他们给老人们科普降温防暑的小技巧,帮助他们使用手机,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同学们平时很少有机会跟老一辈人交流,通过实地参加口述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精神受到了感染,更有动力把老人们爱国奉献的事迹记录下来,代代传承下去。老人们也喜欢跟年轻人交流,他们得到了关怀,在青年大学生的行动中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更加高兴。”指导老师郭春娟老师说。 
历时两个月,实践团共采访了75位老人,用视频、图片、录音和手记的方式记录下这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故事,反映了一段段祖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实践团在采集口述历史影像的基础上,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讲述新中国奋斗者的故事,结合融媒体等创新形式,在老一辈奋斗出的底色中增添青年的色彩,创新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底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贡献青年力量!
通讯员:陆安霞 王丽 杨灵
 
作者:王丽 杨灵 陆安霞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