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围绕进一步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在今年寒假开展了“生生不息·乡土行”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采用“线上线下、就近就便”相结合的方式,在各自队员的家乡:云南腾冲,内蒙古呼伦贝尔、鄂尔多斯,福建莆田、龙岩,湖南平江,新疆昌吉,广西桂林,吉林延边展开实地调研,多方面多维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梦起敖包·纵马呼伦“是一支以蒙古族特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策略两方面为已基本思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队伍。通过线下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和海拉尔市等地,通过走访学习,认真了解落实乡村振兴策略下新牧区面貌,和当地的蒙古族同胞一起,亲身体会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和非遗文化传承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活动,走访蒙族牧民,深入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和牧区振兴策略,记录民间特色故事,传承民族非遗,让更多的人了解独特的草原文化,为大美内蒙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探寻一带一路
1月11日,呼伦贝尔分队前往满洲里市套娃广场与满洲里国门进行参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套娃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以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景区内设套娃世界、欢乐地带、套娃剧场、俄罗斯民俗体验馆、俄蒙演艺剧场、极限乐园六大功能区,拥有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大马戏、神秘奇幻的套娃剧场水幕实景演艺、世界最大的套娃主题酒店、30余项现代化高科技游乐设施、俄罗斯工艺品及特色食品加工直营等等。套娃广场不但是国内独一无二以套娃为主题的娱乐休闲广场,更是中国人民与俄罗斯、蒙古国人民深厚情谊的象征。
我队还在国门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了解红色秘密通道等党的历史。满洲里毗邻俄蒙,同时也是中欧班列东线的唯一进出境口岸,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其国门是国家对俄贸易与“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标志,国门另设有内蒙古满洲里市干部学院,学院前身为满洲里国门党建学院,2019年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批准设立。学院按照“守国门铸忠魂育新人”办学理念,以“立足内蒙古、服务全国,打造国内一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目标,综合运用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重点开展以国门、中共六大展览馆、红色秘密交通线为主的党史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采访满洲里市货运主任杨俊金得知,满洲里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果菜、机电产品、家用或装饰用木制品、钢材等,进口商品仍以大宗型资源类为主,主要包括木材、矿砂、肥料、纸浆、食品及粮食等,其中,食品和粮食的进口量增速较为明显,成为满洲里市外贸的新的增长点。满洲里海关立足口岸实际,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多点发力促进中欧班列持续健康发展。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满洲里海关进出境班列合计1830列,同比增长31.3%,集装箱154810标箱,同比增长35%;近年来,满洲里海关立足口岸实际,优化监管流程,将海关监管嵌入铁路作业环节,实现海关监管与货运列车调度无缝对接,促进班列快速通关;强化内外协调对接,与17个直属海关签署中欧班列便利化通关合作备忘录,与苏州、重庆等班列启运地海关签订班列监管联系配合办法,提升班列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大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协调,并完善中俄海关及铁路部门双边四方协调机制,共同采取措施提高班列通关效率。满洲里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果菜、机电产品、家用或装饰用木制品、钢材等,进口商品仍以大宗型资源类为主,主要包括木材、矿砂、肥料、纸浆、食品及粮食等。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和粮食的进口量增速较为明显,分别增长27.4%和56.9%,成为满洲里市外贸的新的增长点。满洲里市毗邻俄蒙,同时也是中欧班列东线的唯一进出境口岸,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满洲里市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为满洲里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是促进满洲里外贸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调研电商渠道
1月13日,呼伦贝尔分队参观了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博物馆,了解学习了扎赉诺尔博物馆的地区历史与当地色彩浓丽的红色精神传承。我队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参与了本次扎赉诺尔博物馆文博活动,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普及蒙族文化知识,教授简易蒙语;向当地村牧民宣传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介绍网络电商渠道。对扎赉诺尔博物馆副馆长进行采访得知,呼伦贝尔市对于下一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除了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结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民俗的旅游项目,让更多的游客到蒙古族人家去做客,感受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探究民族文化
1月16日,呼伦贝尔小分队参观了满洲里市鄂温克族文化主题村。调研并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在文旅产业中新的生活方式,亲身体验文旅产品。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与村委会书记我们得知,鄂温克作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随着国家文化旅游扶贫产品的上线,在社会中找到了它新的位置。鄂温克族的皮毛是宝贵的文化记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旅游业在林区、牧区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动了群众增收;以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为例,当地林业工人转型成为养鹿人后,通过做直播、拍摄短视频,不仅吸引了网友一起“云”养鹿,到当地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通过打造创新文创产品,传承鄂温克传统文化,使每一个鄂温克人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创新者,让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够在故乡乡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既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潜力,而且还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