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心得

徐海学子三下乡:探访红色家书,寻觅生命真谛

时间:2023-08-20 关注: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为追寻红色家书印记,以期更好感悟红色精神,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子于暑期奔走徐州、淮安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与人物采访。
个人成长与家风家教密切相关,团队以红色家书为切口,窥得四个革命之家教育家庭成员之良方。历经数月考察走访以及与四位采访对象的交谈,团队成员不仅深入践悟红色精神,更是对人生与生命这一宏大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图1:团队成员与采访人员合照
 
一、“身正为范,树良好家风”
在走访时,四位采访人物无一不强调家庭“榜样”的作用。
“    战斗英雄”之子李磊幼年丧父,却也学着父亲的模样,早早担起家庭重担;烈士李云鹏之妹李爱云,以长兄为榜样,青年时期毅然选择前往淮阴刘老庄插队,为刘老庄战役中牺牲的八十二位烈士守灵几十载。她多次拒绝组织提供的优厚待遇,时刻谨记父亲所说“政治不犯错、经济不犯错、作风不犯错”的“三不犯”原则;现徐州铜山区矿乡关系协调中心主任惠本杰先生,以伯父惠培士为榜样,遵伯父谆谆教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精进,在与生活中尽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老兵陈廷华戎马多年,以自身为范并寄语当兵的儿子“不要怕苦,好好训练”。他自费在家中建立老兵红传馆,以期向社会层面广泛传播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


二、“淡泊名利,脚踏实地”
“非淡泊无以明志”,前辈们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之心,不计荣利,踏实完成自己的工作。
    “战斗英雄”李勇与原先的老部队失散多年,也未曾向家里人透漏过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回到家乡沛县之后,坚持为人民办实事。为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李勇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仅用一年便学完了中学三年的知识内容;李爱云女士不求名利,义务宣讲几十载。她拒绝组织提供的上大学、参军、调回家乡工作等机会,在工厂里当了数十年的仪表工;老兵陈廷华自费建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自己的“革命生命”。


三、“爱国爱人,奉献自我”
在前辈们的身上,始终闪烁着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李勇回到家乡沛县之后,热情帮助乡里乡亲。无论是亲手炸的油条炸糕还是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他都会先送与乡亲们,常常到最后自己家都吃不上;李爱云女士为八十二烈士守灵五十余年,义务宣讲2000多场。现如今年近八十岁的她,依旧奔走在义务宣讲第一线;惠本杰先生义务献血多年,并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他心系群众,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他曾帮助受地痞骚扰的女学生打官司,资助险些失明的孩子进行手术,解决异地青年教师找工作的难题;退伍老兵陈廷华自费建馆,为青年学生提供免费且优质的红色教育学习基地。
   
    正如保尔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前辈们通过诉说自己的经历,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团队红色家书追寻之旅虽告一段落,但前辈们的优秀品质与崇高精神仍需延续。恰如沛县档案馆副馆长孙念联先生所言,“希望此次参观学习,本馆能够帮助青年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广大青年学生应学习诸位前辈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纯粹的奋斗动机。
 
作者:张依鹤
图片:陈伟
指导老师:宁敏

 
作者:张依鹤 来源:徐海红色家书课题实践团
实践心得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