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寸心寄华夏,星火燃红途”实践队成员为探寻楚文化之魂,开启了追寻楚文化之旅,来到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县古名寿春,作为楚国晚期的都城,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是两千多年前最繁华的大都会之一。楚国在江淮经营四百余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江汉楚文化与本土淮夷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寿春为中心的特色鲜明的江淮楚文化。风雨兼程前行,不舍昼夜奋进。光辉灿烂的楚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同时向世人和向实践队队员散发着千年的文化魅力。
(图为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楚大鼎仿制品图,通讯员刘倩倩供图)
青铜重器彰显高超艺术
迈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铸客大鼎。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圆底,附耳,耳的上部外馱,三蹄足,形制雄伟,鼎口边沿刻有12字铭文。头两字为铸客,故名铸客大鼎。铸客大鼎又名“楚大鼎”,是至今为止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圆鼎,体现了楚国高超的铸造青铜的技术。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为避秦国兵锋,楚国东徙,定都寿春。寿县境内发现了大量楚文化遗址,遗物,这都表明楚国晚期楚文化的辉煌灿烂与时代特征。铸客大鼎是楚国泱泱大国的象征,展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气势与风范,堪称楚王重器。
(图为楚大鼎复制品,通讯员刘倩倩供图)
随着博物馆路标的指示,实践队队员看见了一口形似山羊的青铜器,这口春秋时期的三足羊首铜尊为舒国文物。该鼎造型别致,与一般常见的鼎截然不同。鼎作绵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颈脯与鼎身连为一体,一对大卷角贴于耳畔,眼、鼻、口诸官毕现。该鼎三足也是一反常规,三足为扁形,俱作丁勾形外撇,风格洒脱,寓静于动,浑然一体。整个器物从侧面看来,像是一只丰满温顺的绵羊,使人一见到就有亲近感。该鼎在青铜器铸造上减少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威严、华丽和繁杂的宗教性及等级性,增加了世俗文化的活泼和轻松的色彩。纵观该鼎的设计,把平面图像和立体的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的形象结合起来,风格殊异,面貌一新,是一件颇具东南地方特色的成功的代表作。它的发现,使我们具体地看到了东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金钣启节展现楚国繁华
转角处,一面由金钣组成的三角形金山吸引了实践队队员的注意。在灯光的照射下,这座三角形金山发出耀眼的光芒,美轮美奂。根据博物馆里的讲解员讲解,这些金钣都是在寿县出土的楚国货币,又称“郢爰”。许建强专家说到:“郢是楚国都城的名称,爰有3种释义,分别为交换、价值单位和称量的意思。”此外,还有楔形金饼、圆形金饼等都是楚国的货币。金钣四角外伸上翘,呈现不规则正方形,薄厚不一。爰金是楚国独有的黄金货币,受到各诸侯国欢迎,使用范围广泛。
(图为金爰图,通讯员刘倩倩供图)
1957年出土于寿春镇的鄂君启金节,是战国时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所用的免税通行凭证,分为舟节和车节。金节用铜铸成,表面以错金工艺镶出文字。在节文上,楚人记录了从鄂地到楚都的水陆交通路线、车辆与船只的配置、沿途所享受的特权等。鄂君启金节反映了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是研究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遗物。
楚风汉韵铸魂时代新人
从从文化性质来看,楚文明在传统上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随着楚国建立的时间越长,自身的风格凸显较多,沿着整个楚文明始则模仿,继则变异,终则别创的发展路径前进。在楚国灭亡后,楚地吸收融合了秦国的文化,多样发展。秦统一六国后,历二世而亡,出身楚文化积淀深厚的江淮地区的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汉王朝在思想文化和艺术方面等都延续了楚国遗风。
(图为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门前图,通讯员刘倩倩供图)
泱泱大国,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一路走来,沉淀下像楚文化一般数不尽的文化瑰宝。行云流水间的诗词歌赋,巧夺天工的座座古城,波澜壮阔的文化文明。长河荡漾,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雄伟,在精神的维度里,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家国精神;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文化的交流,交融与发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冰冷的博物馆,冲破高台的束搁,走进人们的心中。
继往开来坚定文化自信
实践队成员走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告别了这座盛满瑰丽文化的楚文化纪念堂。但是对楚文化的生生不息传承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深深感概之情仍久久回荡在实践队员的心中。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我们要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