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心得

安徽学子三下乡:探访沙家浜纪念馆,赓续红色革命精神

时间:2024-07-17 关注:

       2024年7月10日,“薪火承血脉”安徽工业大学公法学院访问红色基地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对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学习。这里曾是红军和当地村民共同抗击敌人的英勇之地,如今则转变为一座让人们缅怀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的纪念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
 
走进红色基地,感受历史回声

       迈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每一处展览都像是时光的回廊,引领实践队员穿越那风雨如晦的岁月,诉说着那些年月里的故事。走进主展厅,历史的厚重感愈发浓烈,展示柜中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吸引着实践队员的目光。照片、文献、实物,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这些物品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沙家浜人民和红军战士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抵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斗争历程。
       在纪念馆里实践队员看到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刀枪,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战火纷飞的紧迫感;细读了墙上的历史年表和介绍文字,了解了更多关于沙家浜的革命故事。每一步走过的都是信仰的足迹,每一站停留的都是情感的沉淀。在这里能感受到那些革命先烈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至深的爱。每一幅展出的图片,每一个展出的文物,都让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革命战争的艰辛与残酷,也更加理解了和平与发展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战斗历史年表。通讯员 王逸宁 供图)
聆听先烈事迹,砥砺前行方向

       当实践队员站在那些先烈的生平介绍前,看着革命烈士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丰碑,昭示着他们为了胸中的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一个展区中实践队员看到了一位女英雄的雕像——朱凡。朱凡,原名陆慧卿,自幼长在上海,抗战爆发后,朱凡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雪影社”,她改名为朱凡,她说:“朱,红色,代表红军,代表共产党,代表革命,我要做红色队伍中平凡的一员。”1941年7月朱凡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毒打,她依然保持着坚贞不屈的凛然正气,惨无人道的敌人用麻绳将朱凡的一只脚绑在汽艇尾部,将她在芦苇荡里拖拽,鲜血将湖水染红。
       聆听着广播中朱凡的故事,看着墙上展示出来的部分抗日英烈的画像,实践队员不仅由衷地赶到敬佩,也受到了革命英雄事迹的鼓舞。除了纪念馆看到的,在战争中还有很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或许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的事迹却是对后人最大的激励,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凝聚成了抗战胜利的伟力。也让实践队员更加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使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应该明确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图为女英雄朱凡的人物雕像。通讯员 王逸宁 供图
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馆外还有一块巨大的照壁,上面有叶飞将军的题词,让我们知道沙家浜在抗日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每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无声地告诫后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挑战,都要牢记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继续传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图为写有叶飞将军题词的照壁。通讯员 王逸宁 供图)
       实践队员也看到很多其他前来学习的年轻参观者在这里参观学习,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接好革命前辈传下来的接力棒。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一座精神的丰碑,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走进它大门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地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沙家浜的革命之火,不仅在战场上燃烧,也在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的心中,悄然传递,永不熄灭。它不仅仅是一处展示历史的场所,它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来访者心中对信仰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思考。尽管革命已成往事,但那些为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实践队员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队员将继续以革命历史为镜,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王逸宁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心得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