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全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年力量,小分队分别于8月12日、15日、16日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韶山毛泽东故居、临汾市烈士陵园这几处地方感受红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人楼居,梯而上,曰干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这座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色的大楼,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实践小组成员来到这里,静听历史的声音,探寻时间的记忆。在这里,在这充满热血的土地上,有史前先民开创的文化明珠,有春秋战国时期族群交融的开放包容,有秦汉时期贯通东西的海上丝路,亦有稳定边疆救亡图存的铁骨铮铮。驻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标语展厅,有如铮铮誓言萦绕耳畔,是“勿忘国耻”“共赴国难”青年学生涌入抗日浪潮,是“歼彼倭寇,还我河山”贺州军民的奋起反抗,是“打倒欺骗民众的国民党军阀”“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农”的百色起义……这一字一句,是热血,是勇毅;这一撇一捺,是信念,更是决心。
走进一扇门,读懂一座城。置身区博,循着历史的印记,我们赞叹于穿梭千年的古老智慧,感叹于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原来广西也这么牛”这是区博留言簿上的一句话,在这里,我们重新认识了广西,认识这个独具特色、英雄辈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寻到了星火,寻到这个助力革命事业形成燎原之势的点点星火。
找寻红色记忆,感怀峥嵘岁月;讲好地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让其更好地助力、助力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韶山毛泽东故居
怀着敬仰之心,秉承缅怀先烈,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践小组成员来到韶山故居,未抵故居,首先来到的是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以铜像为聚焦点,以瞻仰大道为中轴线,背靠韶峰,面朝故居,韶河”,到了广场中心,主席的铜像映入眼帘,就算顶着骄阳,也仍有不断的人群与主席合照。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小组成员来到雕像两侧,聆听主席的一生以及他挂念的韶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广场上比比皆是的水龙头,里面都是可以饮用的水,就好似主席仍在这里,庇佑着子子孙孙。
而后我们来到故居,故居坐落于一处娴静的小村,左邻右舍的人家交错在这里,主席的故居在一片莲花池的前面,纵使是最炎热的夏天,被大树包裹的小村凉爽又舒服。实践小组成员排队进入了故居,里面有武警守护,我们依次参观了几个卧室,像是一个四合院,出来之后就在小山坡大树下乘凉,感受主席感受主席所生活过的地方。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广大青年应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临汾市烈士陵园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凝练而成的文化精髓,作为重要的革命文化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将传承红色精神和教化后来民众的任务深刻贯彻和践行着。小组成员本着这一初心与目的,前往参观了临汾市烈士陵园,共同体验并探讨了景点的教育意义。
步入陵园陈列馆,望着四面英烈墙上英烈们的照片和姓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往日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与今朝生活的来之不易。抗日战争中临汾市较有代表性的战役均有详细记录——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的临屯公路阻击战、午城井沟战役、浮山佛庙岭战役、韩略战役等。其中,午城井沟战役是继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后山地游击战的又一典型范例,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在汾西游击队的配合下,进至隰县、蒲县等地区伏击日军,经数次激战,该战役歼灭来犯日军大部,午城井沟战役结束。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西犯日军的猖狂气焰,从而迟滞了其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行动。听取了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难抑心中澎湃,仿佛跨越时空与英烈们相见。
通过在烈士陵园的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真实照片,一条条作战线路,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走进记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身临其境,方知初创之艰辛;瞻仰故地,愈感先烈之崇高。而展望未来,我们信仰坚定,任重道远,必将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的壮丽诗篇。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党的光辉岁月和艰辛历程始终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中,循着历史长河,我们感受先辈的英勇付出,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延续先辈精神,传承红色,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
文字来源:陆一瑶、王妍洁
图片来源:杨嘉仪、陆一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