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报告

河小青--黄河篇

时间:2024-07-18 关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重要寄语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胸怀“国之大者”,动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踊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年力量,7月1日-7月15日,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河小青”--“共护万丈湖,同筑清河梦”志愿服务队以“河”为路线,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用资源助推生态发展
俗话说: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及其正常生活,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黄河顺流而下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滋养孕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开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将母亲河治理改造的更加优美具有传承华夏文明、培根铸魂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环政学院“河小青”--“共护万丈湖,同筑清河梦”志愿服务队来到三门峡大坝、柳园口引黄闸参观学习。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得到充分体现。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黄河三门峡展览馆,在这里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到了建国后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既防洪,又发电,让水患成为水利,一代代水利人的无私奉献。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队员们参观了柳园口引黄闸的工作间,了解了引黄的基本原理,学习闸口的测水点位,利用科学的方法解除黄河水患问题,保证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用文化讲述黄河精神
九曲黄河孕育出繁盛的华夏文明,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加深对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理解和体会,了解黄河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平台的建设情况和技术应用,“河小青”--“共护万丈湖,同筑清河梦”志愿服务队走进郑州花园口记事广场,感受水利工作者的坚守和担当。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人类活动,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服务队成员们来到花园口记事广场学习黄河文化的渊源和发展。为了让队员们更多地了解花园口的文化,工作人员细心讲解石碑上所刻写的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记事内容,并为大家解读雕塑的内涵,方便队员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当地的黄河文化,队员们切身感受黄河精神,接受黄河文化洗礼,守护黄河之魂,赓续文化根脉。
3.用科技传播治水理念
为了解黄河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平台的建设情况,“河小青”--“共护万丈湖,同筑清河梦”志愿服务队走进郑州花园口水文站、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交流讨论。在花园口水文站,队员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创新工作室观摩黄河智慧治理平台的运用方式,创新工作室以应用为目标,以视频为依托,以人机互动为手段,采取“动+静+互联网”三合一综合模式,全方位展示河南黄河水文自主研发的新成果。队员们学习了目前智慧水利平台的动态监测和科学分析,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水文、气象、地灾、雨情、凌情、旱情等状况掌握程度。
随后服务队成员们来到李明金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工作室秉持着“传承技艺、培育英才、创新攻关、服务水利”的态度传播治水理念。在这里,李明金技师为队员们讲解了柳石笼、柳石枕、土工石包和浮枕箱埽等用于堤防抢险的工程,让队员们认识到了抢险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本次三下乡服务队成员以黄河流域为生态轴线,围绕读懂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精神四个方面,开展系列调研、走访及公益活动,在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治水理念和方针政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白汶玉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报告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