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4年8月24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红色沂蒙山追寻队”走进了山东省临沂市中共鲁南第一支部。
图为红色沂蒙山追寻队在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门前合影 耿兴通摄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成立于1929年10月,由刘之言前辈开创并组织工作,是党在临、郯、费、峄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刘之言前辈为减轻中央苏区面临的反围剿压力,毅然决然,舍生忘死,发动了震惊鲁南的“苍山暴动”,终是敌我力量悬殊,一行人壮烈牺牲,但他们的一腔热血,始终激励着无数后起之秀奋不顾身,砥砺前行。这也是星星之火燃起的地方,刘之言前辈以教学为掩护,组织发动进步师生,传播马列主义真理,介绍南方农民运动和革命事迹,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这里,青年一代亦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在党鲜红的旗帜下,前仆后继,薪火相传。
图为红色沂蒙山追寻队全体队员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中共在鲁南的发展 王钰川摄
淅淅沥沥的雨下着,伴随讲解员娓娓的叙述,先辈们的身影似乎挺立在我们面前,模糊而又伟岸。冰凉的雨,似乎更能感受到他们那火一般炽热的红心。他们的光辉事迹,也正如雨水,浇灌在青春的心田。
临沂,一个军民鱼水情最为浓重的地方。临近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是临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陈毅元帅曾深情感慨:“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事实正是如此。
图为红色沂蒙山追寻队全体队员在中共鲁南博物馆内,由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沂蒙山人民的斗争精神 耿兴通摄
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拉网合围大扫荡时,13岁小战士庄新民负伤,幸得马牧池山横河村的哑女明德英发现。在其昏迷不醒时,是明德英用乳汁将其求活,鬼子来村时,又是明德英和丈夫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才躲过一劫。不光是小战士,沂蒙红嫂也为革命后代在战火中撑起一片天。有沂蒙六姐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用瘦弱的肩膀,为战士们前行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有句话唱出了沂蒙人民的心声,“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
图为红色沂蒙山追寻队全体队员在临沂市郯城县党性教育基地前的合影 耿兴通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像刘之言这样的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无数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青年一代当铭记前辈的初心,以更饱满的激情,更激昂的斗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