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报告

非遗印记,传承永续|守遗匠心队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24-09-24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号召更多青年加入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公益行动中来。西安财经大学“守遗匠心队”赴宝鸡凤翔,探访非遗匠人,感悟匠心之美,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之旅。
  泥塑匠心: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
  泥塑园内,各种泥塑作品栩栩如生,展现匠人卓越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从选材到上色,每一道工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创新融合。在与第六代泥塑传承人韩建斌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韩建斌强调“在传统中创新”,其创作理念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在胡全让的“雍州泥人”工作室中,队员们见证了从佛像到生肖、从人物到景观的多样化泥塑作品,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景。胡全让强调,泥塑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递,它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记忆。他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铭记党恩》、《消防勇士》等现代感十足的泥塑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专业指导下,队员们亲手制作泥塑,虽显稚嫩,却满载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爱。这一实践,让泥塑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加深了队员们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绣梦千年:针线间的文化传承
  团队拜访了高级工艺美术师姚怀侠和刺绣传承人赵秀芳,姚怀侠其家族世代刺绣,技艺精湛。赵秀芳自幼学艺,作品广受赞誉,并积极参与推广刺绣文化。她强调政府支持及活动举办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助力刺绣传承。此次调研,队员们深感刺绣艺术的魅力与传承的艰辛,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刺绣文化的紧迫性。
      
      
  版绘春秋:木版年画的岁月印记
  凤翔木版年画,源起唐宋,盛于明清,其制作复杂,需经选材、刻版、印刷等多道工序,以其鲜明色彩、生动造型深受百姓喜爱,被誉为“东方智慧结晶”。邰氏家族自16世纪初便以年画为业,至今已传20代。邰伟伟,第16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教导,技艺精湛。邰伟伟强调,年画不仅是节日装饰,更蕴含深厚民俗意义,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场合。
      
      
  光影皮影:匠心独运的古老艺术
  传承人刘亚利(刘一刀),以其五十年匠心独运,将皮影艺术推向新高度,被誉为“西府皮影第一刀”。刘氏皮影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制作流程严谨,需经选皮、制皮等八道工序,耗时一个月之久。刘老师强调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创作出深受喜爱的十二生肖、仕女图等作品。他以匠人之心,精准刻画人物,使皮影栩栩如生,焕发新生。
      
      
  馆藏瑰宝:历史与现代的对话空间
  博物馆藏品丰富,涵盖金、银、铜、铁、陶、玉等多种材质,总数达48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67件(套)。代表性文物如雍城遗址的纹饰瓦当、战国射宴纹铜壶等,无不彰显着凤翔的历史辉煌。此外,博物馆还藏有明代圣旨、黎元洪书法等珍贵文物,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文化馆内,泥塑、木版年画、西秦刺绣、剪纸等非遗瑰宝琳琅满目,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历史变迁。
  此次参观,队员们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我们呼吁更多人走进非遗世界,共同守护这份宝贵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绽放新光彩。
      
     
  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滋养,更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都是对“匠心”二字的最好诠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份民族的记忆与骄傲。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继续前行,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社会实践网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报告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