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医路溯源】学史鉴往守初心 薪火相传担使命 ——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八)

时间:2023-07-15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三峡大学2023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要求,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4日下午,基础医学院“医路溯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国防教育基地”——邓稼先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

邓稼先故居主体建筑名为铁砚山房,因时任两湖总督毕源所赠铁砚而得名,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铁砚山房为四进穿斗式瓦房,层层进入,内容各不相同。浏览邓氏族谱后,发现邓稼先先生出生于真正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必然对邓稼先产生重要影响。回望邓老的一生,“奉献”“爱国”这两个词一定是离不开的。1950年,只有26岁的邓稼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学业结束后,美国政府试图用优越的工作环境、科研条件等等优厚待遇让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想到身后深爱的祖国,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与地位,毅然只身回到祖国,投身科研事业。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完成了氢弹的研制。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这段文字描述的正是共和国的脊梁、“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1958年,当我们的民族处于危难存亡之际,34岁的邓稼先接到命令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武器,便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他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经过无数个废寝忘食的研究,邓稼先率领他的团队成功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所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参观了铁砚山房,浏览了邓氏族谱,重温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全体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稼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不怕牺牲甘当无名英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仍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现在一切的和平、安宁与美好都是那些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无私无悔、甘于奉献精神的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2023年,三峡大学将迎来办学100年暨本科教育45周年。奋斗正逢其时,追梦未来可期。三大学子也必然将秉承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的“求索”校训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毅前行,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三峡大学星”更加闪耀夺目!

作者:张克宇 池梓源 来源:医路溯源小分队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