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感悟
缅怀历史、沉重哀悼、勿忘国耻、铭记于心。重回革命圣地,缅怀先烈,将爱国情怀深刻置于心中是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使命义务。7月10日上午,本实践小组共同前往侵华日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纪念哀悼。
首先我们了解了纪念馆的历史,这个纪念馆的占地面积有120000多平方公里,馆内珍藏的历史资料超过了20多万余件。2014年之后,这里接待游客超过803万人次,自从1985年之后,这里游览参观的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次,在全世界的博物院中仅次于故宫,是全球参观人数第二的博物馆。
参观侵华日军侵略路线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首先看到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的雕塑广场,这些雕像以惨烈的姿态,逼真的形象,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第一尊是高达11米的母子雕塑,这便是主题雕塑《家破人亡》,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子,苍天啊……”抱着孩子萎谢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80年过去,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里,但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南京城的不绝哀号已随风逝去,但“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还在。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参观万人坑-哀悼
另外还有逃难的人群,惊吓逃生的失去双亲的孤儿,壮年不离不弃携着80岁的老母赶快逃生以及僧人逃难路上看到冤死的少年为他抚平难以瞑目的双眼的雕像。
向历史献花
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
来到纪念馆二期的工程陈列馆中,看到了印象深刻的万人坑。这里是遇难同胞的遗骸陈列区,这是最直击人心的场面。
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主要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
另外,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赴侵华日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并配有中、英、日文字说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经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人员都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成千上万人在硝烟中丧失生命,他们都渴望和平,却只能在日军的残暴无情下逃生。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投稿人:王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