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解密竹林“生态密码”,续写绿色发展新篇

时间:2023-09-11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号召,7月11日上午,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党员服务中心组建的“‘夏’乡逐梦 向汀而行”暑期社会实践研学队前往长汀县古城镇梁坑村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竹文化产业链发展情况。
 
长汀县古城镇梁坑村,不仅是一个有着厚重革命文化的红色村落,更是一个以红色传承带动绿色发展的特色新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理论的加持下,探索出“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开发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房后有竹、远山青黛,万亩竹海随风荡漾,摇曳的竹叶发出的鸣响与林间的鸟鸣声共同演奏出一曲生态之音。实践队成员沿着梁坑村的乡村小路,深入竹林观察竹子生长情况、探访竹子加工厂,对梁坑村竹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学习。梁坑村竹文化历史悠久,从清朝开始梁坑村就有成型的玉扣纸生产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梁坑村的造纸业逐渐衰落,因此,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上级政府、部门大力鼓励和支持梁坑村“将军故里,竹业新村”的新发展定位,村民们又拾起了种植毛竹的“老本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对标“以竹代塑”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梁坑村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当地的一家竹子加工厂进行调研,厂长邱金养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竹子加工制造的12道工序,分别是:采摘、切断、精捡、分片、成型、暴晒、风干(80度左右定型)、精捡、打包、消毒、分装、贴牌。在交流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梁坑村竹子的成材时间较短,竹林采用轮作休耕的模式,分时、分块砍伐竹材、挖竹笋,保证了梁坑村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在交谈过程中,邱厂长根据自己多年的竹产品生产经验说出了自己目前所遇到的问题:现代工艺无法完全代替人工,并且先进的现代设备不但价格贵,同时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操控,但是村里又缺少这样的人才。
 
紧接着,在邱厂长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参观了工厂。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发现,竹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会进行造纸或制作成竹炭燃料进行二次利用,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随后,实践队到达当地竹文化展示馆,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文化馆内丰富的竹编工艺品以及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的倡议。
实践队在深入学习了解梁坑村的竹文化产业后发现梁坑村的竹产品形式还是偏向传统,据邱厂长介绍,村内像他这样加工竹子的工厂共有8家,仅有2家采用现代工艺,其余均采用传统工艺。如何实现竹产业转型升级,打通竹产业产销环节有效衔接,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摇山皆有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践队通过走访学习梁坑村有关竹产业发展模式,增长了见识,了解到竹产业目前发展困境。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实践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践队成员将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攒起建功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作者:“‘夏’乡逐梦 向汀而行”暑期社会实践研学队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