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 闻历史低吟,续时代弦音--南京审计大学团结奋进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时间:2023-08-26 关注:


 
(封面)
如果历史有声音,该是怎样的呢?我想,它大概时而低声呜咽,时而大声怒吼,极少时才能一展笑颜。它呜咽的声音很小,小到如远古的叫喊,相隔万里;它怒吼的声音又很大,大到即使是纪念馆里陈列的物件,都会让来访者心绪纷飞、怔愣片刻。
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我都会不自禁的想到,“1937年12月13日,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我们死也要在一起!”,这是纪念馆前雕塑下方的刻字。雕塑的轮廓不是顺滑流畅的,而是阻塞粘滞的,仿佛他们一个个都是从泥水中走出来的人,他们的身躯已经无法承载这样的阵痛,好像下一秒就要融化。作为一个现代人,历史的尘烟早已与我相隔万里,教科书上的文字无法真正让人感同身受,然而这一座座雕塑,却
以一种近乎于侵略的速度,攻占了我的内心。
 
这或许是纪念馆内无甚灯光的原因。我依旧清晰的记得,馆内较之于馆外的黑暗,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黑暗,而是让脚步放缓,呼吸延宕的黑暗。回想起纪念馆的墙壁、生还者的肖像、惨烈景象的油画,只觉得不寒而栗。身为局外人、旁观者,尚且如此,而身在局中的平民百姓,面对敌人残忍的屠刀和无情的手枪,又该是怎样的绝望?
历史会说话吗?不知它看到生灵涂炭,人失去了尊严,它爱的人民被侵华日军当成玩物羞辱、屠戮时,会不会哀嚎;不知它看到尸骨满地,河流粘稠,集体屠杀成为侵华日军的例行公事时,会不会力气尽失的呜咽;不知它看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风雨飘摇,日本捂住媒体人的嘴,捏造南京一片风和景明的太平气象时,会不会怒吼。
大概是会的,面对金华门惨象、万人坑时,历史愤怒的扬起狂沙,却终究是杯水车薪、无计可施。然而,历史的玄妙并不在于所谓历史的规律,而在于身处其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真正改变既定结局、逆转灭亡命运的,是无数爱国官兵的奋勇抗战、前赴后继。1949年,日本降了。中国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生的长城,抵挡住了一切屠杀与侵犯。然而,南京大屠杀依旧给所有的生还者、目击者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鲁迅先生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是啊,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象,是即使知道千分之一的真相,都会长吁短叹良久,没有一个中国人能保持绝对冷静。可鲁迅先生也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生活的惨淡”。故而,即使知道艰难,青年人也要勇敢直面这段惨淡的历史。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瞠目,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更是一片海清河晏,太平景象。然而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内里依旧波涛汹涌、暗流涌动。如何在乱世中寻长久,在危局中寻破局,还需回到历史中。历史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去赢,而是,不惧怕败。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想铭记仇恨,而是要铭记历史的伤痛和历史的声音。“不啻微茫,造炬为阳”,当我们能清晰的听到历史穿过时间隧道传来的低吟时,我们定不会忘记这段灰暗的屠杀史,于是才能背着历史的重负,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走的虔诚,走的稳重。

闻历史低吟,续时代弦音。时代的发展绝不是莽然出发而一骑绝尘的,要时时回望,时时反思,才能从历史中悟真谛,在真谛中悟发展。
 
作者:缪妙 来源:小组社会实践
实践心得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