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心得

东篱细访云华香,赓续历史非遗情

时间:2024-01-31 关注: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2024年新年贺词,曲阜师范大学“悠悠古韵慧赓香”实践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日照历史存芳。我作为其中一员,在2024年1月13日至14日跟随队伍以日照市为活动地点展开了历史及非遗传承的实践调研。在此过程中,我感悟良多,一方面深深醉心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又思考和憧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明天。
东篱煮茶品茗香,细访其中万般情
  1月13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西湖镇丰勤生态茶园进行调研。一路奔波,我们到了这个位于丘陵之上的生态茶园。即使是冬日,这里依然有着不少生机,茶园门口趴卧的黑犬,四处撒欢的小狸花咪咪,还有屋后喧闹的鸡群,梯田间一队活泼自得的大白鹅,充满自然意趣。进到山里,呼吸的是泥土的芬芳,耳畔则是自然的天籁,十分治愈人心。走访中,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园的茶叶品种,园内的有机作物、有机肥和监测装置,炒茶房里的炒茶设备及炒茶流程,展示了冬季茶叶的模样以及防护与否的区别。走进田间地里,我才感觉到高中地理所学的农业知识真正活了过来,梯田种茶,温室大棚,环境监测装置等等,在我的眼前生动地展现出来,与昔日纸墨交叠重合。
  探完茶园后,我们在园边小屋暂歇。陈老师取出一撮十月份的新茶,闻之,茶香四溢。陈老师泡上了茶,我们趁此机会,又问了他许多调研问题。80℃的山泉水中,茶叶舒展翻卷,陈老师说起了自己与茶园的事情,他说如今茶叶市场过度商品化,他说自家的炒茶技术从几代前便开始流传。时候已至,茶壶轻启,陈老师为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韵悠长,古色古香,浅啜一口,顿觉唇齿生津,入口回甘。对于茶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但我却仍想赞一句:好茶!几千年的茶文化流传至今,又加以陈老师等园区中人的继承弘扬,终成我眼前这杯色清味美的绿茶,着实回肠荡气。又是一壶红茶泡上,陈老师接着说起茶园的茶叶销售主要以顾客连带进行,出于产量等考虑并不打算开网店,他说他把茶当作文化而不只是商品,他说他想做好茶,做生态茶园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我们就着山上的有机萝卜,啜饮着这些用心做出的好茶。听着制茶人的肺腑之言,我感受到茶文化和爱茶之人中的情怀,也期待着更加高质的茶叶市场和茶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茶园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中淼 供图
掐丝珐琅迎新“福”,盘扣编出中国红
  1月1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东港区芒果时代广场二楼的东篱非遗文化工厂学习掐丝珐琅和盘扣这两种非遗文化。接待老师带着我们游览了店面,展示了店内制陶、木雕、剪纸等二十余项非遗项目,又特别在PPT上展示了盘扣的来源历史和发展等资料。一共两个课题,我选择的是盘扣,因为个人比较喜欢编织类的手工。我所做的样式不难,却极需耐心。正红色长绳在手中按图样比对折叠,我发现了图样的反复规律,但只做校正之用,并不全然依靠,双重保险总是稳妥一些。接下来是缝合构型,原本的长绳在手中凝结起来,绽开四端,中心缝上一粒花型白珠,盘扣主体便已然做好了。最后一步的组装使用了银色如意扣、白莲佩和红色流苏三种元素,最终制出了成品。工序不难,惟在用心,精工慢活,做出来的盘扣才能四角匀称,平整均一。抬眼望去,其他队员也在专注于眼前的福字珐琅,细细掐着金丝。全部完成后,大家的作品摆在一起,各自有设计,各自有心意,每个人都想好了在新年时要送给哪位家里人,我想,这也是中华传统的分享、孝悌美德在血脉里的赓续。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非遗盘扣技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中淼 供图
上追五千中华史,博物馆中阅沧桑
  1月14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日照市博物馆进行历史参观学习。进入大学一学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参观日照市博物馆。馆中藏品甚多,又加以数字化展陈体验,令人沉浸于厚重的历史气息之中。龙山文化,海曲汉墓等系列陈展揭示了鲁东大地的沧桑历史,千年前的工艺品体现人类先辈的智慧传承。我喜爱历史,也热爱着这片土地,许多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与当今地名重合,我看见史前到今代的一江奔流。藏品之中,我最爱的是一间仿制的大概七八十年代的小屋,门外的水井农具、门前贴着的门笺、窗户上贴着的窗花、门外屋中都有的对联、炕上喜庆的花被和喜馍馍,比起其它藏品或许不够悠久,但是那种可感知的亲切感却让我不由回想起了儿时过年回的老家,相似的土灶台,墙角摆放的农具,还有造型类似的木制橱子,甚至连氛围都极其类似,那一刻我突然又想起了故土,回味了家乡的温情。一路走来,从史前到近现代,五千年沧桑历史,在一馆之间得窥冰山一角,放眼人类文明,只觉可叹可敬。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参观学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中淼 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入体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繁荣赓续。从执杯品茗到学习非遗技艺再到博物馆见古观今,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心中更加感动与自豪。是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历史文明,就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它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送着蓬勃的生机,让我们在中华文明这棵古朴遒劲的巨树上不断抽出新芽。后来人更复后来人,历史是传承的,我们也将成为历史,但创造怎样的历史,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丝丝涓流百川到海,中华文明代代赓续。时代之中,我愿化作涓流,汇入潮海!(通讯员 孙中淼)
 
作者:孙中淼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悠悠古韵慧赓香”实践队
实践心得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