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心得

铭记历史之痛,传承和平之梦

时间:2024-07-22 关注: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意识,鼓励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2024年7月10日,滁州学院“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小分队”前往侵华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军学习参观。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引导学生们铭记历史之痛,传承和平之梦。
      7月10日,小队成员们从滁州出发前往南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纪念馆又名江东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纪念馆分布有7处广场、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和23座单体雕塑。断刀、纪念广场、死亡之庭、祭祀院落与和平公园塑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整的叙事篇章,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在前往纪念馆的路上,成员们映入眼帘便看到一座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的雕塑——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抱着早已死去的孩子,痛苦而麻木地望向天空,伴随着缓缓映入眼帘的南京大屠杀起止时间纪念碑,虽然没有血腥的画面,但恶魔屠城的场景却仿佛就在眼前!这给团队成员带来了极大地震撼,满腔的热血不禁涌上心头。
       在纪念馆的大厅内,她们看到了一面特殊的钟。每当钟声响起,钟面上便会显现出一位烈士的音容笑貌,提醒着大家: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份感动与敬畏,让每一位小分队成员的心灵都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随后,小分队成员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厅,从档案墙到12秒空间,从历史的凝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到空袭南京的影像资料,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影像、每一串数字,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南京城的绝望与悲壮。特别是站在“万人坑”遗址前,那些横七竖八、错落无章的遗骸,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苦难与哀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战争的残酷。


                                        

       在纪念馆内,她们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深刻认识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犯罪就意味着重犯”。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小分队成员回顾了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苦难历程,更坚定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感动与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开纪念馆的那一刻,阳光虽温柔地洒落肩头,心间却沉甸甸地承载着难以言喻的重量。这次探访,如同在心灵深处镌刻了一道永不磨灭的印记,它不仅是一次记忆的封存,更是灵魂的洗礼。它激励着她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每一份努力,都是对那段历史最深沉的缅怀,也是对和平与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作者:张紫晴 来源: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实践心得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