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希望之光:山区支教助力孩童成长——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溪望”实践队彭格小学学生调研圆满结束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呼吁要统一城乡的义务教育,尽量消除教育资源上的城乡差异,实现公平教育。
本次“溪望”实践队选择了地处山区的安溪县蓬莱镇彭格小学进行支教活动。这所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学校,学生多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创新,旨在为山里的孩子提供更好教育,助力他们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寄宿在学校,以便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彭格小学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近年来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推动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被视为最重要的任务,寄宿制学校等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彭格小学的做法,真是为山地教育的高品质发展提供了好榜样。
“学校非常非常的美,但老师很可怕”孩子们对学校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校园美丽宜人,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生活方面,在乡贤的资助下基础设施建设十分的完善,学校十分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不仅所有费用全免,甚至学生上学还会拿到补贴。教学风格方面,彭格小学因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而著称,这种“严厉”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孩子们的微笑透露出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即使在抱怨中也能感受到对老师的认可。作业量适中,每天约五门课程作业,整体负担合理,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刚开始进入寄宿学校,我也有点想家和不习惯。我试着跟同学们多交流,一起玩,还参加了好多有趣的活动。这样,我慢慢就觉得寄宿学校的生活很有趣。我还学会了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自己更适应这里。”孩子们反映适应寄宿制学校可以提升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可以培养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技能,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参与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此外,寄宿制学校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爸妈会给我买吃的,挺好的。但我不听话他们会凶我。刚开住宿的时候很不适应,但后来就慢慢适应。那会儿不适应是因为在一直住校感觉不爽(有人管着,犯错会有小惩罚)。还有就是跟同学间的感情感觉有点淡”这段谈话来自一位性格比较不合群,容易犯点小错误的孩子。据他所述,家庭方面,父母对他的生活照顾周到,在犯错时会给予适当的严厉教育;在住宿生活方面,初期会感到不适应(因为生活收到管理制度的合理约束而不适),随时间逐渐习惯并融入集体生活,但仍会感到校规约束和合理的小惩罚带来的不快感。人际关系方面,感觉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可能与学生个人的行为方式有关。
“战胜自卑与胆怯,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这句话激励着每一个山里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证明价值,实现梦想。在像彭格小学这样的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不仅能学习知识,更会学会独立与自主,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相信孩子们终能勇敢地走出大山,迎接未来的挑战!
图为实践队与学生谈话照片
图为实践队与学生谈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