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满怀自豪与激情,踏上了这一段美妙的旅程,探索那些深藏于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2024年7月,作为烟台职业学院“青助繁花”传承传统文化实践团的一员,我走进了嘉祥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我通过“云课堂”的方式与烟台市部分社区200余名小朋友一起探索了鲁锦的美妙世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走进嘉祥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鲁锦探秘,匠心触动
在我第一次踏入鲁锦博物馆的时候,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纹理交织的古老世界,使我感受到了鲁锦技艺的博大精深。在活动中,我遇到了勤劳善良的鲁锦手艺人们,她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看到了她们工作的地方虽然大小有限,但依然在努力把这一项技艺进行传承,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寻访鲁锦非遗技艺传承人时,我了解到鲁锦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技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传承人告诉我,民间有句古话说:“不经72遍手,织不成一件新衣裳”,讲述的是鲁锦的织造工序极为繁杂,要经过主要工序13道,总工序 72 道,全部采用手工制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寻访鲁锦非遗技艺传承人。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图为鲁锦非遗技艺传承人讲解织布机使用方法。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图为鲁锦非遗技艺传承人讲解纺车使用方法。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鲁锦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鲁锦的存在让我们能够触摸到那份质朴与温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技艺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去传承。当我亲手触摸鲁锦的纹理时,仿佛能听到岁月的低语,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它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归属。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云游嘉祥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带领小朋友观看鲁锦纺织作品。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带领小朋友观看鲁锦汉服作品。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法左带领小朋友观看鲁锦作品。通讯员 邵学硕 供图
云游鲁锦,织梦千年
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观看鲁锦宣传片,了解鲁锦的独特魅力和精堪技艺。活动开始,我通过衣服布料的小故事引入鲁锦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走进博物馆展现出以鲁锦为原料制作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小朋友们便被博物馆内丰富多彩的鲁锦文创产品深深的吸引,体现了鲁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我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让线上的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了鲁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详细介绍了鲁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鲁锦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通过线下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动手编织中国结,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鲁锦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与制作过程,并体验到编织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爽教小朋友编织中国结。通讯员 杨法左 供图
青春织梦,鲁锦传情
通过云游鲁锦,不仅让小朋友们领略了鲁锦的独特魅力,增长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互动体验,小朋友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鲁锦背后的文化意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此次云游鲁锦传播非遗文化,也让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感悟,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成长的契机。给小朋友讲解鲁锦文化的同时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热爱,还提升了我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教学热情与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次充满意义与收获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作为青年学子,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我将全力以赴,让鲁锦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通讯员 杨法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