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语汇乡梦,童声传韵

时间:2024-09-06 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就将推广普通话作为重要国策,这一进程在1982年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与推进,会议明确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写入了宪法,标志着推广普通话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会议指出,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促进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与团结,更是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质。基于这一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语委等相关部门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展“推普周”活动、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有效提升了普通话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在此背景下,“语汇乡梦,童声传韵”项目应运而生,通过该项目,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自豪感。项目选择在博物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进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通过在博物馆开展活动,可以让乡村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成为小小讲解员,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普通话的正确使用,还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此外,该项目还能够拓宽乡村儿童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与游客的互动,乡村儿童能够更好的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小小讲解员的活动,乡村儿童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增强自信心,也能够吸引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2024年7月16日,晨光初破晓,兰州理工大学“语绘乡梦,童声传韵”项目团队带着满腔热忱,步入了兰州市七里河社区。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用他们生动的讲解和热情的邀请,将普通话的韵律编织成一曲社区文化的交响乐章,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实践队员们深入社区,他们不仅向居民们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还详细介绍了即将在兰州市红古区博物馆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这是一项旨在培训并选拔小朋友,通过专业的普通话培训,让他们成为能够为游客提供普通话讲解服务的小小讲解员。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居民被吸引其中,他们不仅对普通话有了更深的了解,社区内的文化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浓厚
实践团队的讲解,不仅仅是一次语言的传播,更是一次文化的共鸣。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普通话的韵律,它如同一股温暖的风,吹进了每一个居民的心田,让社区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2024年7月17日,在正式启程红古区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的前夕,兰州理工大学“语绘乡梦,童声传韵”项目团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育的热忱,踏足于兰州市博物馆这片文化沃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场深度学习与灵感汲取的朝圣之旅。实践队员们静心聆听兰州市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这里,一群充满朝气的小朋友,作为兰州市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以他们稚嫩却专业的声音,编织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他们对历史的深沉尊重与对文化的无限热爱,每一段故事都传递着他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与对分享的热切渴望。实践队员们静心聆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
        此次参观,对实践队员们而言,远不止于对博物馆藏品的表面欣赏,它更是一次向经验丰富的小小讲解员学习的珍贵契机。在兰州市博物馆的每一刻,实践队员们如同航行在知识的海洋,他们细致观察,用心感受,不仅学习了如何用普通话准确、生动地传达信息,更深刻领悟了讲解员这一角色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与深远意义。每一次聆听,每一次交流,都成为了实践队员们为即将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精心准备与深度思考的宝贵素材,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文化传播舞台。
此次兰州市博物馆之行,不仅为实践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更激发了队员对教育事业的更深理解与更高追求。实践队员们深知,他们即将在红古区博物馆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普通话推广的实践,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探索。他们将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将汲取的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红古区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推动社区文化氛围的提升,为培养更多热爱文化、热爱知识的小讲解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向公众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时代的洪流中,文化传承已成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2024年7月19日,兰州理工大学“语绘乡梦,童声传韵”团队抵达兰州市红古区博物馆,携手红古区博物馆,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此次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文化传承事业注入鲜活的力量。此次培训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场深度的文化探索之旅,也是一次推普助力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在活动筹备阶段,红古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同技艺精湛的建筑师,精心规划着一场关于知识与文化的盛宴。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培训课程,犹如一幅幅精心绘制的蓝图,涵盖了红古区的历史文化、文物鉴赏、讲解技巧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全方位提升小小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这些课程,如同一颗颗精心挑选的种子,等待着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知识的花朵。
小小讲解员活动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深度的理论学习,也有生动的实践操作,确保每一位小小讲解员能够在多维度上获得成长与提升。详尽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小小讲解员们深入了解红古区的深厚文化底蕴;精美的文物图片与生动的讲解视频,激发了他们对文物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实用的讲解技巧手册,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指引他们如何运用普通话,严谨准确地进行文物讲解,让每一次讲解都成为一次普通话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参与活动的小小讲解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培训。他们不仅教授他们如何正确发音,清晰表达,更教会他们如何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文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每一次讲解都成为一次心灵的触碰。小小讲解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细节,从文物的年代背景,到制作工艺,再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他们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讲述,力求将每一次讲解都做到尽善尽美。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博物馆对小小讲解员的培训还注重培养讲解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学会如何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讲解任务、学会如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对我们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实践队员在对参加活动的小小讲解员进行指导培训,讲解员们如同勤奋的蜜蜂,在知识的花园中采蜜。他们在实践队员的引领下,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历史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说,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模拟讲解、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讲解员们逐渐掌握了讲解的要领,培训中的每一次讨论和演练都充满了热情和专注,讲解员们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不断进步。培训结束后,小小讲解员们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之旅。他们站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前,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参观者介绍着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他们的讲解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掌声。
        “语汇乡梦,童声传韵”项目不仅是一个语言项目,更是一项文化工程,它体现了国家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对地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次培训与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沟通能力和演讲技巧。同时这次活动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讲解能力,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时代的春风中,必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相信这些小小讲解员们,将带着使命与责任,以青春之声,传颂历史的辉煌,用标准的普通话让文化传承的火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熄灭。博物馆记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沃土。唯有让青少年真正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发自内心的热爱它,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而推广普通话能够让文化的传播更加的顺畅,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王泽菡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