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在线投稿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虽蕾”数字传承者:青春助力壮语研究,科技赋能文化振兴

时间:2025-03-02 关注:26
    为了深入挖掘壮语山歌的文化内涵,丰富壮语研究的语料资源,推动壮语山歌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2025年1月10日至2月22日,广西师范大学“虽蕾”数字传承者团队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开展了为期20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虽蕾”壮语山歌为载体,通过多模态语料的搜集、整理与数字化处理,旨在为壮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支持,同时为壮语山歌的传承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团队成员深入当地,走访山歌传承人,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壮语山歌资料,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初步建立了“虽蕾”山歌数据库,为壮语研究与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春聚力正当时,团队筹备启新程
    1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虽蕾”数字传承者团队在思阳镇正式启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设备准备与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后续调研顺利进行。指导老师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背景、目标与意义,强调了壮语山歌作为壮语研究语料的重要性,并传授了多模态语料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方法。团队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访传承探古韵,多模态语料集珍萃
    1月11日至1月22日,团队成员深入思阳镇,走访了“虽蕾”山歌传承人岳建肖。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多种方式,团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壮语山歌语料,包括山歌曲目、歌词文本、演唱视频等。这些语料不仅记录了“虽蕾”山歌的独特魅力,也为壮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当地的图书馆、公园等场所,查阅了相关文献
资料,收集了山歌歌曲或歌本,进一步丰富了壮语研究的语料库。
图为传承人岳建肖在为团队成员介绍创作历程。韦佳彤供图

图为传承人创作手稿。岳彦杉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阅览相关书籍。黄俪媛供图
    数字赋能传文化,媒体宣传展风采
    1月23日至1月27日、2月5日至2月10日,团队成员结合文献,对收集到的图片、歌曲、歌本等语料进行了详细的文本校对、音频剪辑和视频剪辑工作,并按照分类编码的方式保存。同时,团队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多篇调研经历与成果,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了“虽蕾”山歌的文化魅力及其作为壮语研究语料的价值。团队成员还积极与媒体合作,宣传“虽蕾”山歌,提升了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人对壮语语言与文化的关注。
图为团队成员整理数据库图片。黄秋域供图
    数据库建设显成效,信息核对保精准
    2月11日至2月15日,团队成员继续完善“虽蕾”山歌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核对与修正。通过数字化手段,团队将山歌语料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与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这一数据库不仅为壮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支持,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成果展未来,青春誓言续传承
    2月16日至2月22日,团队成员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报告不仅记录了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还提出了多项关于壮语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建议。团队成员继续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调研经历与成果,进一步扩大了“虽蕾”山歌的社会影响力。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壮语山歌作为语言研究语料的价值,也坚定了他们为壮语研究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图为团队实践调研成员在虽蕾传承基地的合影。黄俪媛供图
    此次“虽蕾”数字传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壮语山歌作为语言研究语料的价值,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壮语研究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团队深知,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通过调研与记录壮语山歌,团队不仅为壮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语料资源,也为壮语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扎实的行动,积极参与壮语研究与文化传承工作,用青春和智慧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华彩篇章。
(通讯员/黄秋域 黄俪媛 赖洪霄 岳彦杉 韦佳彤 刘兆祥)
作者:黄俪媛 黄秋域 赖洪霄 岳彦杉 韦佳彤 刘兆祥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总结推荐
大学生免费找兼职,就上兼职企鹅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