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习文化学精神,铸新风强中国

时间:2023-07-29 关注:
       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日,河北工程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心开始”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团,走进邯郸市大名县龙王庙镇双庙村,积极开展一系列宣讲和调研走访活动。
  
  走进美丽农村,深入调查研究
  
  入村伊始,宣讲团来到村支部,张占英(村支书)对宣讲团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宣讲团详细了解该村建设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张占英表示,“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传承,村支部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力保障了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他还介绍了该村特色项目和解决方案,分享了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未来规划。
  
  图为理论宣讲团在村委会向村支书进行访谈。
  
  离开村委会后,理论宣讲团成员走进街头巷尾,积极开展调查采访活动。宣讲团成员同村民谈论家长里短和农村生活点滴,拉进了与村民的关系,与村民深入座谈,了解村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认知程度。宣讲团的耐心细致的讲解,加深了村民对邯郸本土地域特色文化的认知,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誉。
  
  图为理论宣讲团成员正在乡村其一商铺进行调查。
  
  学习草编技艺,继承传统文化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宣讲团来到苏俊婷家,老人脸上浮现出和蔼的微笑。虽年逾古稀,她依然每天坚持制作草编,体会独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豪。老人向宣讲团介绍草编制作方法和草编文化。据介绍,大名草编可追溯于清代雍正年间,以天然、优质的小麦莛秆等天然原料,经过精心选料、拔莛、浸泡、掐辫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编织而成的。大名草编文化具有:①风格精巧豪放、地方特色浓郁、②造型简练大方、题材广泛丰富、③色彩独特新颖、材质古朴自然、④融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等特点。
  
  近年来,受草编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学习制作草编队伍。苏俊婷老人有求必应毫不吝啬,将草编制作技术倾囊授于年轻一代,只为将草编手艺传承下去。宣讲团深受鼓舞,纷纷跟着苏俊婷学习制作草编,老人手把手教授,认真讲解每一处细节。临别时,苏俊婷老人嘱咐宣讲团一定要继续宣传草编文化。
  
  图为理论宣讲团在学习草编技术。
  
  聆听老兵经历,传承红色精神
  
  1956年,年满18岁的张培华参军入伍,跟随部队来到湖南,面对地域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差别,他没有打退堂鼓,毅然坚守“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名坚强的修理兵。
  
  “修理兵就是要不怕脏、能吃苦、肯钻研,要像‘老黄牛’一般,在平凡的岗位发挥不平凡的作用。”张培华表示爬车顶、贴地板、钻泥沟是修理兵野战环境现地抢修的常态,顶烈日修装备,冒风雨排故障,他早习以为常。退伍后,张培华经常帮助村民维修车辆、家电,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着同样的贡献。
  
  “当看到张培华爷爷拿出他珍藏的奖章时,我们的眼中都凝聚着尊敬的目光。”实践团队负责人王金龙告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张培华认真回答每个问题,并寄语当代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图为理论宣讲团拜访当地老兵张培华。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不是喊口号、走形式能办到的,需要的是无数张培华式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坚守岗位,尽一份责,献一份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现代化建设中去。张培华表示,现在切不可松懈,要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冲刺。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后,理论宣讲团成员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们纷纷表示今后会抓住每次实践的机会,脚踏实地,将所学付诸实践,用真知创造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高成宪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心开始”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