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扎根乡土,耕兴筑梦!广东财经大学赴清远市迳头镇 开展“三下乡”实践

时间:2023-08-27 关注:
日前,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庚星曜迳土实践团以“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前往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优良传统、红色文化等,探索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以粮食为纲体认兴农之脉

金黄的稻谷翻滚着丰收的喜悦,诉说着土地的富饶和楼下村人的勤奋。团队在楼下村第一书记叶宇翔的带领下,走进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展开调研。叶宇翔书记向团队详细介绍了丝苗米的生命周期种植模型,并生动讲解了丝苗米产业服务平台,为实现增产增收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团队全方位了解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正感叹道书记对当地农业的了如指掌,当地村民自豪地说道:“叶书记常到田里,向大家了解种植情况,帮大家解决难题。”俯下身子找问题,沉下心来想办法,动起手来解难题。叶宇翔书记用躬身实践,探索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的迳头经验,也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团队树立了青年榜样。
叶宇翔书记向实践团队讲解数字农业(通讯员  冼楚浩 摄)
随后,团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丝苗米的长势情况并观摩“无人驾驶”收割机作业。调研中,叶宇翔书记勉励队员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把成果留在村民家中。”团队成员也。从实际出发,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不仅深入了解到丝苗米的穗粒特点和收割方法,还为将劳动课程设置与农作物耕作相结合,做出充分准备。

忆农耕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为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学习基地建设经验,队员们来到存久洞党史教育基地,学习党史故事,感悟以范桂霞为代表的红色人物的佛冈革命精神。

怀揣着“将党史教育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热情,佛冈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陈友平坚持担任存久洞革命老区义务讲解员达七年之久。不仅如此,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新农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在他的帮助下,存久洞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变成了如今建成红色旅游点,以红绿融合模式发展的“红色文化村”,更是造就了一幅山水秀丽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与队员们的访谈中,他感慨万千地说道:“这一切都是紧跟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来走,做成这一切,更要感党恩。”

驽马十驾,固在践履。团队在存久洞村的建设经验中深受启发,未来,将深挖迳头镇革命先辈的“范桂霞”精神,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并依托当地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与党史爱国教育基地,为迳头镇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针对性方案。
讲解员陈友平为团队成员讲解党史(通讯员  李宇诗 摄)
育耕读新芽弘扬劳动精神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团队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因子,为劳动教育实践奠定了开展基础。秉持“因地制宜、因村设课”的理念,团队走进春禾爱心课堂,将调研所获编写成“历史味”十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为当地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堂。通过展示村里的特色建筑,巧妙引入范仲淹诗词、范桂霞革命故事,成员为学生讲述“身边的历史”,诠释划粥割齑的范公精神、舍己为国的红色精神。

于沃土之上,方见耕兴筑梦;于书声郎朗,更觉耕读传家。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在纸上写下理想——“我长大要当宇航员”“我想成为像姐姐一样的老师”……一笔笔写下的七彩心愿,是未来的希望。“这一次当老师的体验,就像我们实践团的名称一样,以一颗星星的闪亮给孩子们指引方向,”实践团成员艾佳琪表示,“能够引导孩子们感悟劳动精神,自己也受益匪浅。”
队员为当地学生开展劳动课(通讯员  冼楚浩 摄)
迳头镇副镇长朱小飞、迳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郑中敏、楼下村驻村第一书记叶宇翔、迳头镇乡村振兴志愿者兼镇团委副书记郑嘉怡与团队成员进行座谈,就乡村振兴成就、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团队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庚星曜迳土团队能够通过多角度、深层次对调研挖掘村落文化和产业,以年轻化语态助力当地“文旅+研学”宣传、发展。
当地乡镇干部与团队成员座谈交流(通讯员  何其乐 摄)
实践表明,高校学生的研究并非只能苦埋理论,更要走进田间地头,融入乡村大地。未来,庚星曜迳土实践团将以青春之砥砺,助推迳头镇在丰富乡村教育、讲好乡村故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片耕读传家的土地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黄昏时分,团队成员在官塅围前合影(通讯员  冼楚浩 摄)
 
通讯员:李宇诗  何其乐  张佳倩  张梓莹
作者:李宇诗  何其乐  张佳倩  张梓莹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