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寻金箔文化之韵 探非遗传承之根

时间:2024-07-25 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助理团“传承华夏 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前往位于南京市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先是采访了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王必生老师傅,王老师傅在2006年被国家立为金箔锻制国家级传承人,在金箔锻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较高的权威。据王老师傅所说,他在1973年进入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工作,在金箔锻制方面工作了有38年之久,于2011年才退休。在被实践团队问及为何退休后仍然留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时,王老师傅紧皱着眉头叹道:“为了后继有人呐。”据悉,王老师傅到目前为止共带了六个徒弟,其中的大弟子年龄已经将近六十岁,也将面临退休。王老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王必生师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薛舒文 供图
师傅还向实践团队表达了对金箔锻制技艺传承的不安,他认为,当前金箔锻制技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后继无人,因为收入低薄、学习辛苦等一系列原因,当前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传承这一技艺的延续,金箔锻制技艺正在面临失传的风险。于是,实践团队询问了王老师傅自己对于这一非遗技艺传承的建议,王老师傅认为,金箔文化不能单靠卖金箔来宣传,更是要这一文化技艺“年轻化”,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才能使其重新迸发活力,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金箔锻制这一非遗技艺。据悉,王老师傅这一建议已经得到了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采纳,总厂与河海大学在内等一系列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达成合作,目前正在对与金箔技术相关的文创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夏厂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薛舒文 供图

       实践团队还采访了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夏厂长,询问了他对于当前金箔技艺传承的看法与建议。夏厂长与王老师傅的看法一致,认为当前金箔技艺传承的最大问题就是后继无人,尤其是传承人的薪资待遇问题严重阻碍了新鲜血液进入金箔技艺传承的领域之中。并且在建议方面,夏厂长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金箔工艺传承的工作首先要从教材方面入手,确立一个大方向来引导年轻人了解金箔文化。据夏厂长所说,为了使金箔锻制这一非遗技艺重新走进年轻一代的视野之中,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已经与南京市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金箔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南京金箔文化,并且秉持着国有企业出行,向前来参观研学的学生免费开放,让金箔文化与技艺重新焕发活力。此外,夏厂长还向实践团队提出了“守正创新”这一非遗传承概念,在他看来,非遗传承既需要守正传承,来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也要进行创新发展,不能将非遗技艺束之高阁,二者则是互相影响的,“创新以后才能守正,守正是为了创新,这个是关键,不能把它单独分开来,肯定不能分,一分肯定出问题。”夏厂长笑着对实践团队说到。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体验金箔技艺的刷纸工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舒文 供图
 
        采访结束后,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熊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展示馆,并且亲身体验了金箔锻制技艺的各个环节。从黄金的配比到最终的切箔,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如同走进南京金箔文化的历史绘卷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切身了解到金箔锻制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与魅力,见证了每一道工序背后每一位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辛勤付出,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每一项工序都不能马虎,都有严格的要求。”正在团队成员参与金箔锻制的刷纸工序时,一位刷纸匠人的话使团队成员大受震撼,正是每一位非遗传承的匠人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她们手上的茧痕之中,这些非遗技艺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亘古长青。
通过本次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南京金箔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历经千年光影,岁月留痕。此外,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了保护非遗文化传承的意识。非遗传承的未来如何,取决于我们这些文明后继者如何与历史对话,以守正之基,创新之韵,护文化之根。成员们希望将在实践中所学到的非遗文化知识带回家中和社区,影响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来。

图为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与共同参与本次实践采访的匠人合影。 中国青年网 蒋舒文 供图
作者:吴律舟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