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促进粤港澳医疗保障互联互通。厦门大学法学院组建“廌联港医”实践队于7月12日至8月5日分别赴广州、深圳、香港三地开展实践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奔赴广州调研了解融通政策 穗港医疗共融通,同筑健康湾区梦。广州分队实地考察蕉门河社区委员会、南沙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广州在推动医疗衔接状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图1:实践队成员在蕉门河社区委员会合影
蕉门河社区委员会,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的一个重要社区组织,其中包括了常住外籍、港澳台居民近千名。在访谈中,项目总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南沙新区为港澳青年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补贴政策。此外,他还提到了南沙新区在提供港式医疗服务方面的努力。社区不仅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医疗保险补贴,还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及时了解和响应港澳居民的医疗需求,为他们在内地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图2:实践队成员向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咨询
南沙政务服务中心,是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的下属机构,是南沙区的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在访谈中,港澳联系专员详细介绍了港澳居民在南沙就医的多种选择。首先,所有医疗机构对港澳居民开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任意医疗机构就医。此外,该中心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引进了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为就诊人士提供一站式港式医疗服务。港澳联系专员还分享了个人在内地使用医保就医的体验,强调了内地就医的便捷和经济性。
图3:实践队在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合影
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为港澳居民及本地居民提供港式全科诊疗、院内专科专诊、粤港专家门诊、跨境转诊等服务,探索医疗合作的新模式。实践队了解到,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示范点,正积极探索跨境医疗衔接的新模式。中心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的启用,不仅为港澳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也为本地居民带来了更多选择,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赴港深入交流聆听同胞心声 香江畔畔话深情,心语绵绵共港鸣。7月14日,香港分队前往香港工联会、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开展实践活动,聆听同频共振的香港之声。
图4:实践队员于香港工联会总部门前合影
香港工联会成立于1948年,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劳工组织。工联会工人医疗所开办了首间工联专科医疗中心提供多个专科的快捷、优质医疗服务。以优惠的价格向市民提供优质的专科医疗服务,满足市民对健康的关注度和对优质专科服务的需求。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若以个人身份购买内地社保,香港居民必须要先办理港澳居民居住证,用居住证购买社保,另外还需要有内地电话号码和内地银行账户。若随公司购买,居住证则不是必须,拥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即可。拥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香港居民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社保,不需要到线下具体部门提交资料。
参访深圳特区促进粤港融合 深港医疗共融通,同筑健康湾区梦。深圳分队实地考察了深圳市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香港工会联合会深圳工联会咨询中心、深圳市医疗保障局福田分局以及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福田分局。
图5:实践队在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影
深圳市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出资发起成立,香港新家园协会恒常捐赠。中心致力于各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尤其是跨境人士领域的社会服务,为深港跨境学童、港澳长者、其他在深港人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实践队了解到,服务中心通过政策宣讲、家访审核、医疗便利化咨询等多种方式,帮助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内地生活,享受医疗便利化政策。工作人员也分享了他们遇到的挑战,如政策制度文化差异带来的融入难题,以及居民对医疗政策的更高诉求。
香港工会联合会深圳工联会咨询中心作为连接香港居民与政府部门的桥梁,提供了包括医疗保障政策咨询、社区上门服务以及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的讲座等多样化服务。在访谈中,实践队了解到,香港工会联合会深圳工联会咨询中心不仅为居住在深圳的香港老人和学童提供医疗保障政策的咨询,还协助处理跨境医疗转诊和救护车通关等复杂问题。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香港居民在参加内地医疗保障方面面临的挑战,如年龄超出医保参保限制、对内地医疗政策的不熟悉等。
“同心筑梦,医疗先行;创新协同,共绘新篇。”实践队成员们阔步前行,循着同心结合的路线,走访了粤港的多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以现状和困境为中心,探究粤港医保衔接政策的未来发展之路。未来,实践队的成员们将继续发挥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作为连接粤港两地的桥梁,以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