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曲园学子寒假行文化润乡野,振兴正当时

时间:2024-01-15 关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外流,黄河流域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探寻该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曲阜师范大学“风起越青山,教行赴耕耘”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25日来到威海东杜梨村进行农村精神文明的传承和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采用参观、访谈等方式,对村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认知、需求和参与度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寻根究底 出谋划策

在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交流沟通时,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有许多“老、难、贫”的乡村,并从中选择了东杜梨村这一个小乡村。该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村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太齐全。实践开始前,实践队员联系到了该村的村长,同时在东杜梨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开展访谈工作。实践队队员在进行调研时,观察到村子里桑葚树数量众多,大面积桑葚树的存在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桑葚园区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还有桑葚加工制作的体验活动,让实践队员们亲手制作了桑葚果酱和桑葚酒等。同时村中的鱼塘面积不大,但鱼塘建设环境较好,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在与村中的老人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该村开始通过桑葚养殖业发家致富,以桑葚文化为特色,建设独特文化乡村,提升乡村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且薄弱,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文化传承和创新受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村长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近200亩的桑葚采摘基地,村长给实践队员介绍道:“我们村致力于打造集桑葚采摘、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庄园,通过桑葚养殖等产业,我们村中的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了一些收入,村里老人脸上也时常出现笑容。”由于桑葚树的种植管理相对简单,不易遭受虫害,因此无需施用农药,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的农作物。当地居民大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田间劳作能力较弱,这种农村经济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种乡村振兴方式确实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并且劳作压力相对较小,同时也环保节约,不会产生过多的化肥残留和农药经济消耗。

文化活动 戏曲传承

为了丰富农村人的农闲生活,实践队员来到东杜梨村之前,邀请了威海市京剧团在此地举办“寻梦威海进基层,送戏下乡”活动。活动中包括了戏曲、歌唱等环节。乡亲们说:“在我们这个地方,这种活动举办很少、老人们都比较喜欢看这样的节目、什么小品啊,舞会有时也会有。”村长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这种活动让农民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可以消遣时间和休闲聊天。”这些活动展现了农村的乡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也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客观评价 增强建设

关于农村文明的现状和农民对文明建设的需求的问题,实践队队员对该村一位桑葚种植户进行了访谈。该种植户表示,桑葚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在访谈中,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种植技术。他说:“我的桑葚田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灌溉、施肥、植保等,以确保桑葚的品质和产量。”最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桑葚这种健康美味的水果。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加强对农村文明的现状和农民对文明建设的需求了解。农村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践队队员继续关注农村文明建设的问题,并为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对于东杜梨村的乡村建设情况、桑葚的种植、培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东杜梨村的村民也认识到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意义。总之,桑葚养殖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种以特色养殖业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也让实践队员们对实现其他地区的乡村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有了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发掘出适合自己的增强精神文化建设的特色道路。
作者:社会实践网 来源:社会实践网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